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热门内容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笔试部分)

    [日期:2013-11-04]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1. 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 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主题内容的标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 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二)化学教学设计

      1. 化学教材分析能力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3)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 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4. 设计化学教学程序

      (1)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三)化学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能力

      (1)了解化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掌握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1)掌握化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冲突的能力。

      (2)了解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实施有效教学能力

      (1)能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2)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四)化学教学评价

      1. 化学学习评价

      (1)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化学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化学教学评价

      (1)能够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比  例

题  型

学科知识运用

27%

单项选择题

简  答  题

教学设计

30%

单项选择题

简  答  题

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

30%

单项选择题

论  述  题

案例分析题

教学评价

13%

单项选择题

诊  断  题

合  计

100%

单 项 选 择 题 : 约33%

非 选  择  题 : 约67%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环保部门可用氯化钯(PdCl2)检测CO对空气的污染情况。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产生黑色的金属钯粉末,有水参加反应。反应中CO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催化性          D.不稳定性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是

            A.练习和熟练            B.初步学习和初步学会

            C.练习和学会            D.初步了解和基本认识

 

      2.简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最基础的化学知识。

      (2)请列举初中化学2个最基本的化学技能。

      (3)请列举中学化学中3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3.论述题

      “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方式。请以“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内容为例,设计一个探究主题,并写出简要的活动方案,阐明科学探究的价值。

      4.诊断题

      (1)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明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并进行下列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酒精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该液体不能燃烧;

      ④将酒精灯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上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小明还去学校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酒精容易燃烧,金属钠与酒精能发生置换反应,酒精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

      酒精的沸点为78.5℃,水的沸点为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写两点即可)。

      ②小明设计实验①②的目的是                  

      ③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④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⑤上述试题在某初三年级学生中考试结果显示,(3)(4)两问得分率偏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某教师在过程性考试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多数学生的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下图是两支高度不同燃着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筒倒扣住两支燃着的蜡烛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考试结果]有70.5%的学生回答结果是:(现象)从下至上,两支蜡烛依次逐渐熄灭;

(原因)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现象是      ,原因是        

      ②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5.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依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 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提出问题]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讲述]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作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问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或创生。但是,当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这里所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灭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位老师教学内容的异同,并说明各自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不足。

      ②这两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

      ③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

      ④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⑤试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地域有关系?为什么?

      6.教学设计题

      根据下列“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氧气在实验室是怎样制得的吗?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怎么制得的呢?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学习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将从反应原理、所用药品、制气仪器装置与操作、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几方面来系统学习。

……

      问题:

      (1)根据以上内容,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入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

      (4)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说明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板书是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