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芳1,王香东1,陈萍2,庞艳辉1
(1.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6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理科学要素知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和试题对课程目标的体现等6个方面对试题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归纳出了该套试题的3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2006年; 高考; 地理试题; 分析; 主要特点; 教学建议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Ⅱ)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300分。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题,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的36题、37题、40题的(4)和(5)为地理题,分值为56分,地理试题共计100分。对该套试题进行分析,旨在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以改进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一、地理试题统计分析
(一)试题的地理科学要素知识分析
从地理科学要素知识考核情况来看,该套试题主要考核了气候、地球与地图、地形与地势、洋流、农业、工业、交通、自然带、城市问题等九个方面的知识(详见表1),其中气候知识、地球与地图知识、地形与地势知识和洋流知识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4%、19%、14%和13%。通过对地理科学要素知识考试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此套试题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是抽样考查知识,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及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1 试题的地理科学要素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
题 号
|
分值
|
比例
|
气候
|
9,10,11,37(1)的第一个空,40(5)
|
24
|
24%
|
地球与地图
|
3,4,5,36(2)的最后一个空,37(2)的前两个空和后两个空
|
19
|
19%
|
地形与地势
|
37(2)的第5、6小空,40(4)
|
14
|
14%
|
洋流
|
36(1),36(2)的第一个空
|
13
|
13%
|
农业
|
6,7,37(1)的后一个空
|
10
|
10%
|
工业
|
1,2
|
8
|
8%
|
交通
|
37(2)的第3、4小空
|
4
|
4%
|
自然带
|
8
|
4
|
4%
|
城市问题
|
37(3)
|
4
|
4%
|
(二)试题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分析
我们对该套试题进行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考点的分类统计结果是:自然地理知识约为67分,占67%;人文地理知识约为33分,占33%。今年地理试题自然地理知识占的比例大。由于有的试题是综合考察了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因此本文统计是一个约数。
表2 试题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
题 号
|
分值
|
比例
|
自然地理知识
|
3,4,5,9,10,11,36(1),36(2)的第一个空,37(1)第一空,37(2)的前两个空、后两个空、中间关于“地形”的两个空,40(4)前三个空,40(5)
|
67
|
67%
|
人文地理知识
|
1,2,6,7,8,37(1)第二空,37(2)的中间2个空,37(3),40(4)的最后一空
|
33
|
33%
|
总计
|
100
|
100%
|
(三)试题的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分析
对该套试题的中国地理知识与世界地理知识的统计表明,今年地理试题的区域地理知识大约是100分,其中,中国地理知识与世界地理知识分别是43分和57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在试题中平分秋色,其中世界地理知识占的比例略大一些。由此可见,本套试题与区域地理紧密联系,围绕区域地理材料设计问题,地理试题直接或间接均要以区域地理为素材,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
表3 试题的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
题 号
|
分值
|
比例
|
中国地理
|
1、2、9、10、11、36(2)最后一个空,40(4)、(5)
|
43
|
43%
|
世界地理
|
3、4、5、6、7、8、36(1)、(2)第一个空、37
|
57
|
57%
|
合计
|
100
|
100%
|
(四)试题的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分析
该套试题既考核高中内容,也考核了初中内容,其中初中地理知识28分,初高中知识结合部分38分,高中地理知识34分,突出了初高中结合的地理知识考核,但高中地理内容比例略大一些。该套试题取材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因为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地理知识是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有些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高中又进一步拓展。所以,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核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完全符合地理事物客观规律的。
表4 试题的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
题 号
|
分值
|
比例
|
初中地理
|
1,2,8,37(2),40(4)前两个空
|
28
|
28%
|
初高中地理
结合部分
|
6,7,9,10,11,37(1)前一个空,40(4)后两个空,40(5)
|
38
|
38%
|
高中地理
|
3,4,5,36,37(1)后一个空,37(3)
|
34
|
34%
|
合计
|
100
|
100%
|
(五)试题的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分析
地理基础知识按认知层次可以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理性知识两大类。其中地理感性知识由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五类地理知识构成,地理理性知识由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四类地理知识构成。今年地理试题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构成如表5所示。
表5 试题的地理感性与地理理性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
题 号
|
分值
|
比例
|
分值
|
比例
|
地理感性知识
|
地理
分布
|
8,37(1)、(2)一、四项
|
14
|
63.64%
|
100%
|
22
|
22%
|
地理
数据
|
11
|
4
|
18.18%
|
地名
|
40(4)前两个空
|
4
|
18.18%
|
地理理性知识
|
地理
成因
|
1,2,9,10,36(2),37(3),40(4)最后一空,(5)
|
41
|
52.56%
|
100%
|
78
|
78%
|
地理
规律
|
3,4,5
|
12
|
15.39%
|
地理
特征
|
6,7,36(1),37(2)二、三项,40(4)第三个空,(5)第一个空
|
25
|
32.05%
|
总计
|
100
|
100%
|
从表5可知,地理感性知识中考查了地理分布、地理数据以及地名知识,地理理性知识中考查了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知识。在地理感性知识中,地理分布知识所占分值最大,共14分,占地理感性知识的63.64%。在地理理性知识中,地理成因知识所占分值最大,共41分,占地理理性知识的52.56%。同时,地理理性知识分值是地理感性知识分值的三倍多。该套试题表明,地理测试中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均是测试对象,同时突出对地理理性知识、地理分布和地理成因知识的测试,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
(六)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地理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了地理素质教育的目的,它是地理教育的方向标,是指导一切地理教育工作的依据,所以高考地理试题也必须以此为基本的依据。为了了解地理试题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响应程度,我们对该套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6所示。
表6 试题对三维目标的考查统计
课程目标
|
题 号
|
分值
|
比例
|
知识与
技能
|
1,2,3,4,5,6,8,9,10,36(1)、(2),37(1)、(3),40(4)去掉第三个空,40(5)
|
77
|
46.1%
|
过程与
方法
|
3,4,5,6,7,8,9,10,11,36(1),37(1)、(2),40(4)去掉最后一个空,40(5)第一个空
|
67
|
40.1%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36(2)最后一个空,37(3),40(4)最后一个空,(5)最后一个空
|
23
|
13.8%
|
总计
|
167
|
100%
|
需说明的是,要想十分准确地将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一道试题可能只测试一个目标,也有的试题同时测试两个或三个目标。我们这里采取重复计算法,即若一道试题同时测试两个或三个目标时,我们分别统计之。从表6可以看出,今年的地理高考题中,知识与技能的考点最多,但在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考查的基础上,也突出考查了“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涵盖了一定比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点。考题中对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差异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考查,还对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进行了重点考查。
试题要求考生快速从图文中获取和解度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头脑中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地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逻辑方法,按着问题指向解答问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立意导向。
通过香港产业迁入内地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一题来考查学生的环境观,通过洋流变化对我国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等试题,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今年地理高考试题对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均进行了考查,符合新的地理课程目标要求。
二、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本套试题总的特点:秉承了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一贯思想,试题的命制遵循了《考试大纲》的评价目标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设问中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试题平和朴实中有新意,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试题与区域地理紧密联系、围绕区域地理材料设计问题,同时注重考核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结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结合、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结合、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结合、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知识结合、三维地理教学目标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该套试题具体特点如下。
1.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该套地理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占的比例大,尤其是突出了对气候、地形、地球与地图和洋流等内容的测试。人文地理内容涉及到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工业区位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城市区位因素和对外贸易等内容。今年的地理试题,联系现实的热点问题,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如1-2题考查了香港工业发展问题,6-8题涉及全球人口、粮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36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40题涉及青藏铁路建设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考查内容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综合性强。2006年的试题与区域地理紧密联系,中国地理考核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影响铁路修建的地形因素、气候资料分析等内容。世界地理考核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农产品的产地与贸易,洋流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东南亚位置、交通、地形城市区位差异的比较等内容。每道地理试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区域地理为素材设计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本套试题考核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今年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特点。无论选择题的4个题组,还是非选择题的36、37题均表现出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和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的综合。40题更是将历史、政治与地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很强的学科间综合性。
3.图表多、表现形式新颖,注重能力考查。今年的地理试题可以分为7个题组,除第一个题组(1-2题)外,其余6个题组都有图表,其中表示区域的地图有4幅,统计图2幅,地形剖面图1幅,表格1个。由此可见,试题图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年的图表题占了总分值的92%,突出考查了学生通过阅读地理图表,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37题,要求学生根据某国地图中所给信息,比较两个城市的区位差异,将答案填入表中。学生必须通过阅读、分析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通过地理分析综合、比较法进行地理逻辑思维,方能解答此题。该道试题较好地测试了学生地理能力。
三、几点教学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人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的误区,认为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托,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比如学习地理感性知识的直观方法,学习地理理性知识的地理逻辑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比较法和地图法等。重视学生新旧地理知识的联系,强调意义建构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努力形成地理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二)加强地理图表学习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要加强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地图技能和计算技能。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空间判断能力。如区域经纬网地图、各种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表等图表的运用能力。形成学生地理计算能力,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都会出现地理计算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技能的训练,如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季节的判断等。熟练其技巧,把握关键,把技能的训练与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训练学生根据试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锻炼与提高学生符合专业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高考命题趋势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突出学法的重要性以及训练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其次,强化综合意识。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今年地理试题明显反映了这一特点。加强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应体现地理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于地理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应立足于学科内综合,要注重自然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综合。用5个“W”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即WHAT(是什么地理事象?)、WHERE(在什么地方?)、WHY(为什么?)、WHICH(哪个影响――有利还是不利?)、WILL(将如何解决?)。
第三,跨学科综合。从今年文综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选择题中有背景材料下设几道不同学科问题的选择题,主观题中有情境材料下设综合性较强的问答题等。这说明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哪一门学科的知识所能单独回答的,它需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因此,政、史、地三科要加强横向联系,在课堂教学上要秉承“三位一体”的理念。各学科首先立足本位,打牢基础知识,其次要适当越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象,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
(三)重视地理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强调了知识的活学和活用,重在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实践价值,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同时,注意地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要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香东,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5级硕士生;陈萍,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教研组组长;庞艳辉,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