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2008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日期:2013-08-09]

  

徐宝芳,多虹,庞艳辉,张素芬,张晓芹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内容摘要: 2008年地理高考试题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试题设计注重了各类地理知识的结合、测试了地理课程三维目标,突出考查了地理方法与地理能力。针对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及试题特点,笔者建议教学中要加强地理知识间的联系,要对地理专业术语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地理图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专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关键词: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点;案例分析;教学建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Ⅱ)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300分。其中,第Ⅰ卷的1-12题为地理题,每题4分,共48分。第Ⅱ卷的36题、39题的(3)和(4)为地理题,分值为56分,地理试题共计104分。对该套试题进行分析,旨在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以促进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一、地理试题统计分析

  

      (一)试题的地理学科要素知识分析

 

      从地理学科要素知识考查情况来看,该套试题主要考查了地球与地图、农业与自然灾害及防治、地形与地势、气候、工业地理、地域分异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详见表1),其中地球与地图知识、农业与自然灾害及防治、地形与地势和气候知识占72%。通过对地理学科要素知识考查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此套试题是抽样考查知识,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以及多个地理学科要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1  试题的地理科学要素知识统计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地球与地图

1,2,6,7,8

20

19%

农业与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36(3)(4)

20

19%

地形与地势

39(3)(4)

20

19%

气候

36(1)(2)

16

15%

工业地理

3,4,5

12

12%

地域分异规律

9,10,11

12

12%

地理方位

12

4

4%

总计

104

100%

  

      (二)试题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分析

 

      我们对该套试题进行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考点的统计,自然地理知识约为80分,占77%,人文地理知识约为24分,占23%,而其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结合的知识为30分,占29%。今年地理试题自然地理知识明显高于人文地理知识,尤其体现了在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相结合。

 

表2  试题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统计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自然地理知  识

1,2,6,7,8,9,10,11,12,36(1)(2)(3)

39(3)(4)

80

77%

人文地理知  识

3,4,5,36(4)

24

23%

总    计

104

100%

  

      (三)试题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知识分析

 

      对该套试题的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的统计表明,今年地理试题的区域地理知识大约是72分,其中,中国地理知识与世界地理知识分别是24分和48分。世界地理知识是中国地理知识的两倍。由此可见,本套试题有近三分之二围绕区域地理材料设计问题,突出了区域地理内容。 

 

表3  试题的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统计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区域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

5,39(3)(4)

72

69%

世界地理

9,10,11,36

系统地理知识

1,2,3,4, 6,7,8,12

32

31%

总  计

104

100%

  

      (四)试题的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分析

 

      该套试题既考查高中内容,也考查了初中内容,初中地理知识26分,高中地理知识48分,初高中知识结合部分30分,可见,该套试题初、高中地理均为测试内容,同时突出了对高中地理和初高中地理结合内容的测试。

 

表4  试题的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统计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初中地理

1,2,12,36(2)、39(3)

26

25%

初高中地理

结合部分

5、11、36(1)、39(4)

30

29%

高中地理

3、4、6、7、8、9、10、36(3)(4)

48

46%

总  计

104

100%

 

      (五)试题的地理感性与地理理性知识分析

  

地理基础知识按认知层次可以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理性知识两大类。今年试题地理感性知识与地理理性知识的构成如表5所示。

 

表5 试题的地理感性与地理理性知识统计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占本知识

类型比例

比例

地    理

感性知识

地理

分布

5,12

8

40%

19%

地理

演变

3,4

8

40%

地理

数据

2

4

20%

地    理

理性知识

地理

成因

9,10,11,36(3)(4)

39(4)

42

50%

81%

地理

特征

36(1)(2),39(3)

26

31%

地理

规律

1、6、7、8

16

19%

总计

104

100%

 

 

 

 

 

 

 

 

 

 

 

 

     

 

 

 

 

 

       从表5可知,地理感性知识中考查了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和地理演变知识,地理理性知识中考查了地理成因、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知识。在地理感性知识中,主要考查了地理演变和地理分布知识。在地理理性知识中,重点考查了地理成因和地理特征知识。同时,地理理性知识的分值是地理感性知识分值的大约四倍多。可见,地理测试中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均是测试内容,其中突出了对地理理性知识的考查,重视了对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结合的测试。

 

      (六)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地理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了地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地理教育工作的依据。为了了解地理试题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响应程度,我们对该套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6)。

 

表6  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计

 

课程目标

题    号

分值

比例

知识与技能

1,2,3,4,5,6,7, 8,9,10,11,12,36, 39(3)(4)

104

47%

过程与方法

2,3,4,5,6,7,8,9,10,11,36,

39(3)(4)

96

44%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4,36(4)

20

9%

总      计

220

100%

 

      需说明的是,要想十分准确地将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一道试题可能只测试一个目标,也有的试题同时测试两个或三个目标。我们这里采取重复计算法,即若一道试题同时测试两个或三个目标时,我们分别统计。从表6可以看出,今年的地理高考题中,知识与技能的考点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突出考查了“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涵盖了一定比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点。

 

      试题不但对一些地理主干知识进行了测试,还通过8幅图对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和地理示意图的技能进行了重点考查。

 

      试题要求考生快速从图文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头脑中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地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地理逻辑方法和地理特征、地理成因等地理专题方法解答问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立意导向。

 

      3、4、5题通过确定工业企业类型及其区位,以及对其产业链的表述做出判断,来考查学生对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认识。36题(3)、(4)题测试了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内容。以上这些试题均凸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测试,因此,今年地理高考试题对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均进行了考查,符合新的地理课程目标要求。

 

      二、2008年与2007年、2006年高考试题比较

 

      2008年试题继承了前两年的风格,但有些变动。三年试题的相同之处在于地理试题以图表为载体,形式多样,2006年试题有8幅图表,2007年试题有9幅图表,2008年试题有8幅图,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世界地理部分仍以某国简图为背景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2006年是东南亚的缅甸,2007年是南亚的孟加拉国,2008年是南美洲的秘鲁与玻利维亚的界湖,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区位分析能力;气候知识多是通过气温及降水量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特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基本技能;同时关心国家热点问题,2006年试题涉及了全球变暖、青藏铁路、可持续发展问题,2007年试题设计了农业发展与粮食、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2008年注重自然灾害的防治问题。

 

      三年试题的不同之处在于:2006年突出考查自然地理知识,2007年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融合得很好,而2008年自然地理比例远大于人文地理;2006年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分值相近,2007年更突出世界地理知识的考查,并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融为一体,2008年仍注重世界地理,但与中国地理的融合性不强;2006年突出气候知识,2007年气候知识仍是考查重点,但更注重与农业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结合,因此2007年农业知识比重大,2008年继承2007年的气候与农业结合,但更注重农业结构的设计对自然灾害的防治。2007年地形与地势知识仅有4分,而2008年增加到20分,非常注重考察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2008年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套试题有如下一些特点:

 

      1、突出地理学科特点,以图为载体。今年的高考试题共6个题组,这6个题组中均有图。其中,三幅区域地图、一幅等高线图,纬线图一幅,工业园区图一幅,降水图一幅,还有一幅为人工水渠示意图。可见,图的内容丰富多样,表明了地理图在学习地理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地理示意图,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

 

      2、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强调多种地理知识结合。该套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注重了各类地理知识之间的结合:试题设计注重了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结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结合、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结合、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结合、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结合、三维地理课程目标结合。此外,试题重视了地理课程三维目标的测试,同一个考题揉和了多个考查目标,综合性强,如36题集气候知识、读图分析能力、科学防御自然灾害意识测试于一体,测试的功能全面。

 

      3、体现学科应用性、关注社会热点。今年的地理试题,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如36题考查了自然灾害与防治方面的内容以及39题也涉及了飞机飞行时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较好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能力。纵观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考察的内容均为基础知识,但又不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将知识迁移运用。如对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等方面地理知识的测试,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地理专题方法来解题,突出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的测试。

 

      四、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案例分析

 

      学生在36题和39题的(3)、(4)小题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举例说明如下:

 

      1、地理专业术语不明确、混用、乱用。地理学科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并且它们之间不能混用,如降水不能说成下雨,洪涝不能说成暴雨。而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地理专业术语不明确往往出现对地理专业术语的混用乱用现象,如霜冻写成冰冻,冻害、低温写成冻霜,地形与地势混淆,地势高写成地形高,地形复杂写成地势复杂等。 

 

      2、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力均有待提高。36题是南美洲的秘鲁与玻利维亚的界湖——的的喀喀湖的地理位置分布图,即便不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湖,但应该通过纬度判断该地区为热带,进而在分析判断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但学生没能准确地确定其温度带,也就未能正确解答该题。 

 

      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分析不全面。如2008年试题的39题第(4)小题分析“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多数学生只考虑到空气稀薄、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这些困难,却没考虑到飞行高度高、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这些困难。

 

      3、地理专题方法亟待培养。地理专题方法就是解决地形、气候、河流、工业地理等地理专题问题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如36题第一问“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学生不会运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表述,答成冬天冷、夏天热;白天热、黑天冷。第二问降水特征,不知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角度回答,只是逐月说明降水情况,如1月降水最多,到4月下降,7月最少,10月以后又增多。又如在答39题的(3)小题时,有些学生只是列举出穿越的地区、没有说出平均海拔高、山河相间、山高谷深这些特征。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气温变化特征、地形特征等地理专题的方法。 

 

      4、错别字多。错别字的问题,原则上是人名、地名、重要名词术语不出错即给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题时将“旱灾”写为“汗灾”,“海拔”写成“海拨”,“地形”写成“地型”,还有的同学短短一句话中出现三、四个错别字。

 

      五、几点教学建议

 

      1、加强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贯穿“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有机的融合,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结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结合,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衔接,运用综合的方法使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同时,教师应将三维目标贯穿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效果。 

 

      2、地理专业术语的教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混用、乱用等一系列问题也给我们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用地理的思维、语言表述问题。今年高考试题考查了学生气候特征的两大关键术语——气温和降水,而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例如把气温写成温度,把降水写成水份、水源、水量等等,教师要在平时授课时就应注意地理学科专业术语的运用,书写重要术语要规范。 

 

      3、加强地理图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地理专题方法,提高学生地理能力。《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提出:“地理教育将为培养文字、数量和图表方面的能力作出贡献,同时为培养个人品格和社会能力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有关空间方面的能力作出贡献。”可见,地理教育负有培养公民地理素养的重大使命,而空间判断、定位、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地图,今年高考试题以图为载体、设计问题,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地图技能和计算技能。走好“读图—析图—绘图—默图”四步曲,使学生达到读懂图,会提取与分析重要信息,能绘制关键图,形成空间概念,达到“心中有图,胸有成竹”的要求。而高考中常出现的有某国地图简图、区域经纬网地图、各种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表等类型,教师在平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图技能的训练。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其中地理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能力的培养是在解决地理专题问题的过程得以实现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一定要在地理学习中不但学习地理知识,还要学习地理专题方法,培养地理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宝芳,王香东,陈萍,庞艳辉.2006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

 

      [2] 徐宝芳,张卫青,庞艳辉,白瑞敏,张晓芹,裴亚男.2007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作者简介:

 

      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多  虹,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7级硕士生;

 

      庞艳辉,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张素芬,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7级硕士生;

 

      张晓芹,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8期)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