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2007年普通高考文综(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日期:2013-08-09]

 

徐宝芳,张卫青,庞艳辉,白瑞敏,张晓芹,裴亚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内容摘要: 2007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突出了“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以图表为载体、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能力考查;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多种知识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特点。另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突出人地关系,力争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善用“案例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加强地理图表的学习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突显打破传统的地理学习观念,树立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理念。

 

      关键词: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点;教学建议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Ⅱ)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300分。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题,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的36题、37题、40题的(4)和(5)为地理题,分值为56分,地理试题共计100分。对该套试题进行分析,旨在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以促进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一、地理试题统计分析

 

      (一)试题的地理学科要素知识分析

 

      从地理学科要素知识考查情况来看,该套试题主要考查了农业、气候、地球与地图、城市规划、自然灾害及防治、工业、地形与地势、洋流等方面的知识(详见表1),其中农业知识、气候知识、地球与地图知识、城市规划知识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8%、19%、16%和15%。通过对地理学科要素知识考查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此套试题是抽样考查知识,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以及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1  试题的地理科学要素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农业

7,37(3)、(4),40(4)第二、三、五、六个空,40(5)

28

28%

气候

8,9, 37(2),40(4)第一、四空

19

19%

地球与地图

3,4,10,11

16

16%

城市规划

36

15

15%

自然灾害与防治

5,6

8

8%

工业

1,2

8

8%

地形与地势

37(1)第二个空

4

4%

大洋

37(1)第一个空

2

2%

总计

100

100%

 

      (二)试题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分析

 

      我们对该套试题进行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考点的分类统计,自然地理知识约为49分,占49%,人文地理知识约为51分,占51%,而其中反应人地关系的知识为38分,占试题总分的38%(详细情况见表2)。今年地理试题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平分秋色,尤其体现了在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相结合。

 

表2  试题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自然地理知  识

3,4,5,6,8,9,10,11,37(1),(2),40(4)第一、四空

49

 

49%

人文地理知  识

1,2,7,36,37(3),(4),40(4)第二、三、五、六空,40(5)

51

 

51%

总    计

100

100%

 

      (三)试题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知识分析

 

      对该套试题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知识的统计表明,今年地理试题的区域地理知识大约是53分,其中,中国地理知识与世界地理知识分别是17分和36分(详细情况见表3)。世界地理知识是中国地理知识的两倍还要多,同时有的试题将中国地理知识与世界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本套试题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大约各占二分之一,体现了两者并重的思想。

 

表3  试题的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区域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

2,40(4)后三个空,40(5)

53

53%

世界地理

8,9,37,40(4)前三个空

系统地理知识

1,3,4,5,6,7,10,11,36

47

47%

总  计

100

100%

 

      (四)试题的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分析

 

      该套试题既考查高中内容,也考查了初中内容,初中地理知识37分,高中地理知识37分,初高中知识结合部分26分(详细情况见表4)。可见在该套试题中,初中内容与高中内容并驾齐驱,并力争初高中有机结合来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将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原理想结合地设计试题是符合地理教学规律的。

 

表4  试题的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比例

初中地理

3,4,8,37(1)、(2),40(4)第一、四、六空,40(5)

37

37%

初高中地理

结合部分

5,6,7,37(4),40(4)第二、三、五空

26

26%

高中地理

1,2,9,10,11,36,37(3)

37

37%

总  计

100

100%

 

      (五)试题的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分析

 

      地理基础知识按认知层次可以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理性知识两大类。今年地理试题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构成如表5所示。 

 

表5  试题的地理感性与地理理性知识统计表

 

知识类型

题    号

分值

占本知识

类型比例

比例

地    理

感性知识

地理

分布

8, 37(2)第一空, 40(4)第六空

10

38.5%

26%

地理

数据

3,4,40(5)后两个空

12

46.2%

地名

37(1)第一空

2

7.7%

地理

演变

40(5)第一空

2

7.7%

地    理

理性知识

地理

成因

1,2,5,6,7,9,37(3)、(4),40(4)第二、五空

37

50%

74%

地理

规律

10,11,36,40(4)第一、三、四空

29

39.2%

地理

特征

37(1)第二空,37(2)第二个空

8

10.8%

总计

100

100%

 

      从表5可知,地理感性知识中考查了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名和地理演变知识,地理理性知识中考查了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知识。在地理感性知识中,主要考查了地理数据和地理分布知识。在地理理性知识中,重点考查了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知识。同时,地理理性知识的分值是地理感性知识分值的大约三倍。可见,地理测试中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均是测试内容,其中突出了对地理理性知识的考查、重视了对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结合的测试。 

 

      (六)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地理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了地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地理教育工作的依据。为了了解地理试题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响应程度,我们对该套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6)。

 

      需说明的是,要想十分准确地将试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一道试题可能只测试一个目标,也有的试题同时测试两个或三个目标。我们这里采取重复计算法,即若一道试题同时测试两个或三个目标时,我们分别统计之。

 

表6  试题的“三维目标”统计表

 

课程目标

题    号

分值

比例

知识与技能

1,2,3,4,5,6,7, 8,9,10,11,36,37,40

100

49.8%

过程与方法

3,4,5,7,8,9,10,11,36,37, 40(4)

82

40.8%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6,36

19

9.4%

总      计

201

100%

 

      从表6可以看出,今年的地理高考题中,知识与技能的考点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突出考查了“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涵盖了一定比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点。

 

      考题中对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知识、区域差异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考查,还对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进行了重点考查。

 

      试题要求考生快速从图文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头脑中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地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逻辑方法解答问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立意导向。

     

      6题通过对地形分析确定某处耕地应退耕还林(草),来考查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和意识, 36题突出考查了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问题,这是对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因此,今年地理高考试题对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均进行了考查,符合新的地理课程目标要求。

 

      二、2007年试题与2006年试题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两年试题的相同之处在于地理试题以图表为载体,形式多样,去年试题有8幅图表,今年试题有9幅图表,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世界地理部分仍以某国简图为背景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去年是东南亚的缅甸,今年是南亚的孟加拉国,考查学生区位分析能力;气候知识是通过气温及降水量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特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基本技能;同时关心热点问题,去年试题涉及了全球变暖、青藏铁路、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年试题设计了农业发展与粮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两年试题的不同之处在于:2006年突出考查了自然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今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比例相当;去年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分值相近,今年更突出了世界地理知识的考查,并力争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测试;2006年突出气候知识,今年气候知识仍是考查重点,但更注重与农业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结合,因此今年农业地理知识比重大。

 

      三、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套试题总的特点为:秉承了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一贯思想,试题的命制遵循了《考试大纲》的评价目标体系,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设问中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试题平和朴实中有新意,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试题设计注重了多个地理要素知识结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结合、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结合、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结合、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知识结合、三维地理教学目标结合,突出考查了地理思维方法与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套试题具体特点如下。

 

      1、突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 今年试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平分秋色,并突出人地关系知识点的考查,试题设计从自然地理知识入手,进一步分析人文地理问题,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很好的结合。3、4、5题采用联题的形式,从考查相对高度、海拔高度知识入手,进一步考查了建设度假村应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37题在考查孟加拉国的气候、地形的基础上考查了该国气候、地形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此外,该套试题渗透环保思想,如36题考查了城市规划中的环保问题,分值达到15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主导思想: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图表为载体、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能力考查。今年的地理试题可以分为8个题组,除第一个题组(1至2题)外,其余7个题组都有图表,其中区域地图有2幅,等高线图1幅,地形剖面图1幅,纬线和晨昏线图1幅,城市规划图1幅,气温与降水量图2幅,表格1个。由此可见,试题图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年的图表题占了总分值的92%,突出考查了学生通过阅读地理图表,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37(2)与40(4)题同为考查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知识,但两者却考查了不同的读图判图能力,前者要求学生观察孟加拉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特点,才能判断出热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而后者要求学生根据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气候特点,总结气候类型,这完全是两种不同读图能力的考查。 

 

      3、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多种知识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该套地理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力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突出考查世界地理知识,力争中国地理知识与世界地理知识融为一体,例如40(4)考查了苏联某地与我国吉林省的气候与农业知识。此外,试题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渗透,同一个考题揉和了多个考查目标,学科内综合性强,如36题集城市规划知识、读图分析能力、环保意识于一身,考查的效度较高。同时该套试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比例相当。 

     

      今年的地理试题,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紧扣时代的脉搏。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如该套试题中有关农业知识的分值达到28分,位居首位,而有关玉米知识的分值就达到10分,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热点问题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几点教学建议

 

      1、突出人地关系,力争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今年高考试题体现了学科内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贯穿“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有机的融合,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结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结合,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衔接,运用综合的方法使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三维目标贯穿地理课堂的始终,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效果。 

 

      2、善用案例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2006年,37题考查了运用图表比较、分析缅甸两个城市的区位特征。2007年,37题同样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解决孟加拉国的区位特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等问题。前者为东南亚的一个国家,后者为南亚的一个国家,两者都不是重点学习的国家,但是,重点学习了南亚的印度,教师就可以以“印度”为案例,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读图判图的方法,学生真正掌握了解决区域地理的方法,才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再比如通过气温降水量图判读气候类型、特征的问题,教师讲解一个地区气候时,就可以以本地区为例讲解此类型气候的气温、降水量变化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加强地理图表学习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曾谈到“地理教育将为培养文字、数量和图表方面的能力作出贡献,同时为培养个人品格和社会能力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有关空间方面的能力作出贡献。”可见,地理教育负有培养公民地理素养的重大使命,而空间判断、定位、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地图,今年高考试题以图表为载体、设计问题,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地图技能和计算技能。走好“读图—析图—绘图—默图”四步曲,使学生达到读懂图,会提取与分析重要信息,能绘制关键图,形成空间概念,达到“心中有图,胸有成竹”的教学效果。而高考中常出现的有某国地图简图、区域经纬网地图、各种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表等类型,教师在平时就应有针对性多加训练学生的读图技能。

 

      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都会出现地理计算题,今年也不例外,如3题要求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10题考查纬度的计算能力,11题考查时差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地理数据计算能力,如等高线中相对高度的计算、纬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熟练其技巧,把握关键,把技能的训练与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加强专业术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今年高考试题考查了学生气候特征的两大关键术语:气温和降水,而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例如把气温写成温度,把降水写成水份、水源、水量等等,教师要在平时授课时就应注意地理学科专业术语的运用,也应强调书写重要术语要规范,避免高考中出现“会而答不对”的现象。

 

      4、打破传统的地理学习观念,树立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理念。面对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大多数师生都会反思:为什么地理知识背得很牢固了,还得不了高分呢?地理试题不再是课本知识点的简单呈现,今天的高考已不再是“口水+汗水+时间”,比一比谁的“背功”强,而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入手,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可以说“地理知识+地理能力+思想品质=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其中地理能力是融地理空间定位,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为一体的学科独特的综合能力,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但教师与学生一定要打破传统学习地理的观念,树立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理念,我们才能取得地理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徐宝芳,王香东,陈萍,庞艳辉.2006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

 

      [3] 2007年文综高考地理考试大纲[EB/OL].地理库www.diliku.cn,教育库之地理库,www.eduku.cn

 

      作者简介:

 

      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卫青、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庞艳辉,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白瑞敏,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张晓芹,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裴亚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5级硕士生。

 


(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8期 ,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7年第12期)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