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青1 殷炳玲2 徐宝芳3
(1.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2.通辽市第一中学;3.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务处)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1年~2007年的16套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地理图表试题为对象,通过文献法、统计法对图表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题型进行分析,得出近七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图表题的特点。
关键词: 图表试题 ;类型;数量;分值;特点
1999年2月,教育部开始在我国推出高考“3+X”改革方案。2000年,广东、江西、吉林、江苏、浙江实行“3+X”高考试点,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2001年又有12个省市参加“3+X”试点,2002年全国31个省、市、区进入“3+X” 综合能力的测试, 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普遍实行“3+X”。在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图表题的比重逐年增加,趋于稳定,并确立了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地理科学考试题的特色,也成为影响地理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密切关注。
本文以2001年-2007年16套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地理图表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统计法对图表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题型进行分析,力图归纳出近七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图表题的特点,旨在为地理教学和高考地理复习提供参考。
一、试卷中地理图表的类型与数量分析
(一)地理图表的类型
目前,对地理图表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对高考地理试卷中的图表分类也多种多样。本文采用龚世云、高梅的六分法:(1)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年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2)地理统计图表(柱状图、扇形图、线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折线图、坐标图、风玫瑰图等);(3)示意图(地形剖面图、日照图、洋流模式图、景观图、漫画、素描等);(4)过程图(因果联系网络图和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图);(5)区域图(地形图、政区图、河流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6)综合图表(地图的叠置阅读,例如,“中国人口分布图”可以叠加“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从而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密切关系、地理图表组合阅读,如关联示意图与表格组合等)。[1]
(二)地理图表的数量分析
图表总体数量分析: 2001-200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6套试卷共有图表108幅,其中图101幅,占94%,表7幅,仅占6%。由表1可知,2002年新课程卷地理图表数量最多,达到9幅,2005年全国Ⅲ卷最少,只有3幅;9套试卷的图表稳定在7-8幅,占56%。
不同图表类型数量分析:由表1可知,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不同地理图表类型数量差异很大。在近七年的16套试卷108幅图表中,统计图表数量最多,达到30幅,占图表总量的28%;其次是区域图和示意图,分别是28幅和27幅,所占比例是26%和25%;综合图表和等值线图分别是15幅、7幅,所占比例是14%和7%,过程图最少,只有1幅。由表1还可以看出,区域图数量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说明区域图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统计图表、示意图和区域图是稳定常考的图表类型,高考文综地理题中区域地图越来越成为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地理图表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图表类型的数量(单位:幅)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合计
|
所占百分比%
|
|
全国卷
|
新课程卷
|
全国卷
|
全国卷
|
旧课程卷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
全国卷Ⅳ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按照图表性质
|
等值
线图
|
|
2
|
2
|
|
|
|
|
|
|
|
1
|
|
|
1
|
|
1
|
7
|
6
|
统计图表
|
1
|
1
|
|
2
|
2
|
1
|
|
5
|
2
|
|
3
|
1
|
5
|
2
|
3
|
2
|
30
|
28
|
示意图
|
2
|
5
|
2
|
2
|
2
|
1
|
|
|
3
|
3
|
1
|
1
|
|
3
|
1
|
1
|
27
|
25
|
过程图
|
|
|
|
1
|
|
|
|
|
|
|
|
|
|
|
|
|
1
|
1
|
区域图
|
2
|
|
|
2
|
3
|
3
|
1
|
1
|
2
|
2
|
1
|
|
2
|
2
|
3
|
4
|
28
|
26
|
综合图表
|
1
|
1
|
1
|
1
|
|
|
4
|
1
|
1
|
1
|
2
|
1
|
1
|
|
|
|
15
|
14
|
合计
|
6
|
9
|
5
|
8
|
7
|
5
|
5
|
7
|
8
|
6
|
8
|
3
|
8
|
8
|
7
|
8
|
108
|
100
|
二、试卷中地理图表题分析
(一)图表题目数量分析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一般有地理题13-15道(见表2)。在16套试卷中,图表题的比例为100%的试卷有5套,在31%,即每题都有图表;图表题比例为77%-86%的有8套试题,占50%;2002年全国新课程卷中图表题所占比例最小,也达到了50%。因此,近七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中图表数量多,比重大。
表2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图表题数量及其所占比例
|
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
全国卷
|
新课程卷
|
全国卷
|
全国卷
|
旧课程卷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
全国卷Ⅳ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有图表题数量
|
8
|
7
|
15
|
15
|
12
|
10
|
10
|
10
|
12
|
14
|
13
|
8
|
13
|
12
|
11
|
12
|
无图表数量
|
6
|
7
|
0
|
0
|
2
|
3
|
3
|
3
|
3
|
0
|
0
|
5
|
0
|
2
|
3
|
2
|
合计
|
14
|
14
|
15
|
15
|
14
|
13
|
13
|
13
|
15
|
14
|
13
|
13
|
13
|
14
|
14
|
14
|
P / %
|
57
|
50
|
100
|
100
|
86
|
77
|
77
|
77
|
80
|
100
|
100
|
62
|
100
|
86
|
79
|
86
|
注:P表示地理图表题数量占该套试题中所有地理题数量的比例%
(二)图表题总体分值分析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16套试卷中(见表3),2002年全国卷图表题分值比例最小,占到地理试题总分的49%,近一半; 13套试卷中图表题分值占地理试题总分的85%-100%,其中有9套试卷中图表题分值占地理试题总分的85%-96%,如2007年的两套试卷中图表题分值分别是88%和92%;4套试卷中图表题分值占地理试题总分的100%,也就是任何分值的获得,都要运用给定的图表来解答。因此,地理试题中图表题所占分值多,比重大。
表3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图表题分值及其所占比例
|
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
全国卷
|
新课程卷
|
全国卷
|
全国卷
|
旧课程卷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
全国卷Ⅳ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图表
分值
|
49
|
81
|
53
|
100
|
80
|
88
|
88
|
76
|
88
|
104
|
98
|
80
|
101
|
92
|
88
|
92
|
地理总分
|
73
|
94
|
109
|
100
|
88
|
100
|
100
|
88
|
100
|
104
|
100
|
100
|
101
|
100
|
100
|
100
|
P / %
|
67
|
86
|
49
|
100
|
91
|
88
|
88
|
86
|
88
|
100
|
100
|
80
|
100
|
92
|
88
|
92
|
注:P(%)表示图表题分值占地理总分的比例(%)
(三)图表题题型分值分析
纵观近七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图表试题从题型角度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后者即是综合题,又分为读图分析型、数据解读型和综合问答型综合题。由表4可以看出,图表题的题型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综合题以读图分析型和数据解读型综合题为主。
表4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图表题题型分值统计表
试卷
|
题号
|
题型
|
分值统计
|
题型分值 / 分
|
占本卷图表题分值的百分比 %
|
2001年
全国卷
|
1、2, 9~12
|
选择
|
2×4+4×4=24
|
49
|
36
|
综合分析
|
15
|
31
|
37
|
读图分析
|
10
|
20
|
2002年
新课程卷
|
8~12
|
选择
|
5×4=20
|
38
|
36、40
|
读图分析
|
27+6=33
|
62
|
2002年
全国卷
|
1~12
|
选择
|
12×4=48
|
59
|
36、41
|
综合分析
|
15+10=25
|
31
|
37
|
读图分析
|
8
|
10
|
2003年
旧课程卷
|
1~9
|
选择
|
9×4=36
|
45
|
36
|
读图分析
|
24
|
30
|
40
|
综合分析
|
10
|
12.5
|
41
|
数据解读
|
3+7=10
|
12.5
|
2003年全国卷
|
1~11
|
选择
|
11×4=44
|
44
|
36、37
|
读图分析
|
16+20=36
|
36
|
40
|
综合分析
|
10
|
10
|
41
|
数据解读
|
3+7=10
|
10
|
2004年
全国卷Ⅰ
|
1~4,7~10
|
选择
|
4×4+4×4=32
|
36
|
36、39
|
读图分析
|
36+20=56
|
64
|
2004年
全国卷Ⅱ
|
1~8
|
选择
|
8×4=32
|
36
|
36、39
|
读图分析
|
36+20=56
|
64
|
2004年
全国卷Ⅲ
|
1~8
|
选择
|
8×4=32
|
42
|
36
|
读图分析
|
24
|
32
|
39
|
数据解读
|
20
|
26
|
2004年
全国卷Ⅳ
|
1~3,7~11
|
选择
|
3×4+5×4=32
|
36
|
35、40
|
读图分析
|
15+10=25
|
29
|
37、41
|
综合分析
|
21+10=31
|
35
|
2005 年全国卷Ⅰ
|
1~12
|
选择
|
12×4=48
|
46
|
36
|
综合分析
|
36
|
35
|
39
|
数据解读
|
20
|
19
|
2005 年全国卷Ⅱ
|
1~11
|
选择
|
11×4=44
|
45
|
36
|
综合分析
|
36
|
37
|
39
|
读图分析
|
18
|
18
|
2005 年全国卷Ⅲ
|
6-11
|
选择
|
6×4=24
|
30
|
36
|
读图分析
|
36
|
45
|
39
|
综合分析
|
20
|
25
|
2006 年全国卷Ⅰ
|
1~11
|
选择
|
11×4=44
|
44
|
36、39
|
读图分析
|
31+26=57
|
56
|
2006年
全国卷Ⅱ
|
3~11
|
选择
|
9×4=36
|
39
|
36、37
|
读图分析
|
16+20=36
|
39
|
40
|
综合分析
|
10+10=20
|
22
|
2007年
全国卷Ⅰ
|
1~8
|
选择
|
8×4=32
|
36
|
36
|
读图分析
|
9+8=17
|
19
|
37
|
数据解读
|
4+8+4+3=19
|
22
|
40
|
综合分析
|
13+7=20
|
23
|
2007年
全国卷Ⅱ
|
3~11
|
选择
|
9×4=36
|
39
|
36、37
|
读图分析
|
15+21=36
|
39
|
40
|
数据解读
|
14+6=20
|
22
|
为了更加直观,由表4数据绘制图1,由图1可知,16套试题中,有图表的选择题分值平均35分,最高达到48分(2002年全国卷和2005 年全国卷Ⅰ),最少仅20分(2002年全国新课程卷);有图表的选择题分值在32-44分之间的试卷有11套,占69%。选择题一般以一图引出2-3题的形式出现,围绕中心问题,层层设问。非选择题分值常比选择题高出20分左右,基本稳定在60分上下,在文综试卷中多出现在36-41中,其中40、41题多为政史地综合题,题型以读图分析型和数据解读型综合题为主。
图1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图表题题型分值统计图
近几年综合题命题的思路是,首先提供一个图或者表,让考生分析气温、降水量、等高线、太阳高度角或河流流量等自然特征,以及交通线路、工业布局、产品流向等人文知识,然后常让考生论述其与人类的关系,如本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或劣势,或者让考生回答该采取什么对策、发展生产的限制因素、如何克服、不同类型工厂如何布局等。
三、试卷中地理图表题的特点
(一)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信息呈现的主要方式
近七年来,文综地理试题的图表题比例,一直都保持在50%以上。图表数量一般都在7—8幅左右,特别是从内容上看,对填图→读图、判图→析图→绘图要求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或直接去考查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或间接考查地理的空间思维能力,确立了图表题在文综地理试题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地理学考试题必备的特色。
图表题在试卷中之所以占有较大的比重,首先是地理作为空间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同时,是现行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结构比例所确定,如对原区域地理教材分析,《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上下册四本书共为27.5万字,图幅(包括景观图、各类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共计412幅;高中《地理》上、下册教材文字约20万字,图幅如包括地图册的话,篇幅比重大约为7:3;而且,图表题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水平最好的训练方式和检测途径。图题的兼容性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是保证试题的内容和知识总量增加、尽可能满足覆盖到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基本要求所必然选择的一种方式。[2]因此,利用图表作为载体考查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所谓地理部分“无图不成题”。
(二)图多表少,图表数量趋于稳定;类型多,数量差异大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16套试卷有图表108幅,其中图占93%,表仅占7%。每套试卷中地理图表数量基本稳定在7—8幅。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16套试卷中,图表类型多,丰富的图形类型,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不同图表类型中,统计图和区域图所占比重最大,在30%左右,过程图最少,仅占1%,因此,不同图表类型数量差异大。
(三)区域图成为地理图表题的主要表达方式
2001-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16套试卷中,区域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无到有,从2幅增加到4幅(见表1);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占图表总量的30~50%,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区域地图占图表总量的3/7,全国卷Ⅱ中占1/2。反映了近七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命题常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呈现给考生,成为地理图表题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地理图表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一般情况下,区域地图常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表格、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Ⅱ第37题以某国简图为背景,考查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人口、农业特点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认定”[3]是正确解题的前提,然后进行区域要素、区域特征、特征成因、区域差异的分析和比较。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题目中问题设计也是以图为基础,只有通过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才能正确作答。
(四)通过地理图表分析,凸现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
研究近七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均以图表形式呈现信息,突出考查了地理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的能力。一般试题要求考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概括和说明地理分布、特点、成因以及影响,因此,“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地理图表题解答的思维主线,符合高考试卷强调能力考查的理念。如07年全国卷(Ⅱ)的第40题,以苏联中亚某地和我国吉林省农业地理为背景,以柱状统计图,曲线统计图,表格数据的形式,考查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4)题考查对不同气候类型特点的掌握程度,(5)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描述和简述事物以及探讨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卷包括城市化折线图、澳大利亚图、气温降水条形图、局部光照图、城市工业图、中国降水表、燕京历史地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2006(Ⅰ)第6-8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处理能力、第36题考查对区域分布图和数据统计图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试题间的信息关联度增强,前一题的判断结果成为后一题解题的关键信息;又如07(Ⅱ)的40题图示中考查三种播种面积的数值大小,如第(4)题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对第(5)题的至关重要。图表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06(Ⅰ)第1-2题、第9-11题、第39题需要分别调动和运用“我国三大谷物的分布特点”、“哈尔滨的纬度”、“城市主要区位因素”等知识;07(Ⅱ)3~7题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利用”等知识,都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如2007(Ⅰ)第1、2题分别考查了对城市人口比重、及有关城市化的表述和阐释能力,第36题考查了城市工业区的分布,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阐述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2006(Ⅰ)第3-5题“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气温关系”和第36题(4)小题“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点以及自然原因”,考查了考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第38题(3)小题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
四、结论与启示
在高考文综试题中,地理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地理图表的地位有增无减,区域图和综合图成为命题的必然趋势。所以,认识到地理图表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夯实学生地理图表方面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读图、填图、绘图技能、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利用地图的习惯,形成地图意识,熟练地掌握图文互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在面对各种图表题时能够应对自如,而且能够运用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世云,高梅.地理图表的类型及解题技巧[J].金榜:高考版,2007(3).
[2] 程菊,姜建春.2003年普通高考文综卷地理评析及教学建议新课程卷[J],地理教育,2003,5(3).
[3] 王海斌. 略谈近三年文综卷地理命题的演变轨迹[J].地理教育,2003.(2).
[4] 蒋丽珠. 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研究综述[J]. 河南社会科学 ,2006(3).;
[5] 付景保. 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J]. 考试周刊 , 2007(1).
[6] 邱展峰.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与判读技巧[J]. 地理教育, 2004(1).
[7] 付景保. 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J]. 文教资料 , 2006(26).
[8] 付景保. 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改革与命题变化述评[J]. 基础教育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张卫青,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殷炳玲,通辽市第一中学,教师;
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8 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