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日期:2013-09-04]

来源于:《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地理》,陆静,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1、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含义

      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研究者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徐宝芳教授。这一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掌握、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地理学习理论和地理教学理论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学生学习方案(学案)和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为媒介,以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完整的地理教学过程的抽象概括。实质上隐含了学会地理学习和学会地理教学的学与教的理念。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1)“双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并行,二者呈交流互动关系;

      (2)“两案”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案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案”为师生、生生交流分享的媒介与抓手。

      “双动两案”形式上为教学过程的抽象概括及教学全程的记载。

 

 

图3-3-19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图

 

      2、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地理学案作业

      “地理学案作业”是由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衍生出来的一个新概念,特指该教学模式下“两案”中“地理学案”的主体和核心部分。

      (1)“地理学案作业”的实质

      “地理学案作业”是依据地理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将地理教材内容问题化而成的地理“学材”,是教师从学生角度对教材进行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它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工具、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抓手。如果说地理教材姓“教”,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依据,地理学案作业则姓“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活动的重要指南。

      (2)“地理学案作业”隐含的教学思想

      ①隐含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主张“两案”并举——学生学习有学案、教师教学有教案,且“两案”要同步设计、配合使用。地理学案作业,有着完整的教学设计思想,维持着学生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地理学案作业设计时重点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等问题,相应地在地理教案设计时决定教师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教的更好”等问题,从而使“教”服务于“学”并与“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研究“教”是为了“学”.,以“学”为目的去“教”。

      ②隐含了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统一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探索问题。地理学案作业即是地理课程内容的问题化,是地理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问题化,是通过对每一课时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进行统筹安排,然后形成的具有探索性、渗透学科思想与方法的问题。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诱使学生在问题意识驱动下,激发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自主寻求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的地理学案作业的具体特征

      ①三维目标相结合

      依据地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地理学案作业的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

      I.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巩固和检查的目标是中学地理课堂的基础性目标。即通过完成学案作业,学生识记(或理解、应用、巩固、检查)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地理基础知识,应用(或巩固、检查)地理图表阅读与绘制技能、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地理统计与计算等技能、地理实验技能等。这便于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II.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掌握和创新的目标。即通过完成地理学案作业,学生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地理学案作业三维目标中的关键和主导目标。这实际上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从建立空间概念到提交地理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II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接受、认同和发展的目标。即通过完成地理学案作业,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想和观念、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地理学案作业要培养的终极性目标,也是以往地理作业目标中最易被忽视的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课时学案作业中:通过阅读课本图文资料和课堂练习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发育、形成、分布及其运动规律等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通过填绘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移动动画以及制作“河流地貌的发育”模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图表绘制技能和实验技能;通过从河流的侵蚀到搬运到堆积地貌的分层次问题以及河流地貌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列表比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形成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以及掌握地理比较法等地理逻辑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这几项地理学案作业中得以充分落实。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指向和推动的作用,也是评改学生学案作业以及反思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

      具体来说:

      A.知识与技能目标:

      a.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b.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c.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B.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b.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②基础性和拓展性相结合

      在学生有限的地理学习时问内,地理学案作业以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为主要内容,以达到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标准”,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其本要求,突显基础性特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时,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基本学习要求,可以设计如下基础性的学案作业题:

      读人教版地理1课本图“水循环示意”,完成以下各题:

      I.解释什么是水循环。

      II.划分水循环的类型。

      III.列举水循环涉及的环节。

      Ⅳ.海陆间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

      Ⅴ.水循环形成内因和外因各是什么?

 

 

 

      同时,地理学案作业内容义又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和课标的要求。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考虑,地理学案作业取材广泛,选择与地理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等作为作业的补充拓展内容,增强作业的实用性和丰富性,同时适当增加学案作业难度,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例如,为了拓展学生学习活动领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可以在人教版地理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这样的拓展性学案作业题:

      Ⅰ.试设计一个实验,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Ⅱ.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水循环,地球将是什么样子?请就此展开科学幻想,写一篇小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Ⅲ.地表径流(河流)有哪些作用?请从能量转换、物质迁移、运输、防卫、淡水等功能上进行分析。

      ③方式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学法指导相结合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学案作业通过设计适宜于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和尝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

      但是,强调自主探究,并不等于排斥合作学习。21世纪的教育应该由重点培养竞争力转向重点培养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情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既是完成地理作业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有效完成地理作业的保障条件之一,而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学案作业注重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学法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学习.

      例如,“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这项地理学案作业在完成方式上既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时也要有小组成员的密切合作,当然也得有教师的组织引导。

      地理学案作业重视教师适时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专题方法(如地形专题的学习方法、气候专题的学习方法等)、地理逻辑方法(如地理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法等)和地理直观方法(如象征图示直观方法、图解直观方法、形象直观方法和直感直观方法等)等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不得法”和“独立作战”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无谓的耗费,以及减少或避免其“屡战屡败”后的挫败感。

      例如,学习人教版地理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在所设计的地理学案作业中指导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相同点:地表疏松表层失去植物根系的固结、流水的冲刷侵蚀。

    不同点:(表3-3-6)

不同点

地表结构

气候

植被破坏

黄土高原

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

发育

气候干旱,加之多年人类活动的开发利用,植被稀少,遇上暴雨洪水,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营造宫殿、战争、樵柴、不合理轮荒、开矿等。

南方低山

丘陵区

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

地处湿润气候区,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好,降水量集中在5~9月,其中春雨较多。而7~8月常出现干旱少雨天气。

农村缺乏能源,农民多

年以来依靠薪柴等解决

生活能源问题。

 

   ④手段上传统纸笔作业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促进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还是学生的地理作业手段,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地理学案作业重视将传统纸笔作业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发挥传统纸笔作业优势,采用书面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作业内容及答案等地理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尝试作业手段和技术的革新,重视多媒体技术、电视、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利用,这样不仅拓宽地理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分析、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地理作业环境和手段、提升地理作业的功效的目的。

   例如,学完“城市合理规划”这一节后,提出问题:既然自来水厂应布置在水质好的河流上游,那么自来水厂的水源口如何选址呢?

   其实,取水口主要考虑水质的好坏、水量的多少、取水的方便程度等。所以取水口应选在能经常取得足够的水量和较好水质,而不被泥沙淤积、堵塞的河段。在顺直河段上,应选在主流方近河岸、河床稳定、水位较深、流速较大的岸边,一般设在河段的窄处;在弯曲河段,应选在水深岸陡、泥沙量少的凹岸地带。除了这些自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取水口附近现有的构筑物,如桥梁、码头、拦河闸坝、污水排放口以及航运等对水源水质的污染、水量的多少和取水方便程度等影响。因此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从书刊、报纸、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文,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⑤类型上多种作业相互补充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多为纸笔作答型作业,单一的作业类型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必须改进单一化的作业形式,实现作业形式多样化。根据地理教学目标的多维度性、地理教学内容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各种类型作业的优缺点并存的情况,地理学案作业将多种类型的地理作业进行结合和相互补充,形成了既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材料情境题、是非题、匹配题、写作小短文及论文等书面作业(例如:收集资料,撰写小短文,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也包括阅读、讨论、演讲、汇报和背诵等口头作业。

   例如:阅读人教版地理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以下是研究性实践活动——“动手做地理”。

   Ⅰ地理制作等作业:制作海底模型;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设计旅游或考察线路(计算机模拟)…

   Ⅱ地理实验等作业:制作傅科摆,验证地球自转;制作冰雹;模拟龙卷风;三种垃圾填埋理方式实验对比…

   Ⅲ地理观测和调查等综合活动类作业:南京市六合火山地貌和植被野外考察,调查南京周边农村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狱类型,南京周边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调查……。

   地理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⑥难度上层次性和选择性相结合

   根据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即介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在能力强的同龄人的协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的一段差距—最近发展区。地理学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由易到难不同层次和梯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独立学习过程中或同伴互助或教师、家长等成人指导的条件下,循序渐进地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地理学案作业除了具有层次性外,还设置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其有灵活性和选择性。必做作业是为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而设计的,是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作业。

   例如:为什么说北美大陆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

   实际上,两大陆:

   I.纬度位置基本相似,两大陆南北延伸都很广,这是决定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基本因素;

   Ⅱ海陆位置基本相似;

   Ⅲ洋流配置基本相似,只不过北大西洋暖流比北太平洋映暖流强大,影响范围广;

   Ⅳ气压场配置基本相似,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都是在两个副极地低压中心(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与两个副热带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以及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等控制下形成的。

   而选做作业是部分学生感觉较为复杂困难而部分学生又颇感兴趣的、在时间和精力上需花费较多的,且需要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找寻答案的作业。这些作业内容开放,不拘泥于课本和课标要求,难度较高,并不是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具有选择性。

   例如:谈到沙尘暴问题,学生总认为沙尘暴严重降低大气能见度、破坏建筑物、加剧土地沙漠化、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无一丝益处。沙尘暴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事实上事物总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沙尘暴由于含有碱性颗粒,可以缓解酸雨;携带沙尘的风速逐渐降低,形成黄土高原;含有磷等营养物质,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含有灰尘、杂质等凝结核,有利于增加大气湿度;灰尘漫天,形成“阳伞效应”,降低大气温度等。

   地理学案作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潜能的发挥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仍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征服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切不可因为自由度太大而使学生作业太随意和自我要求降低的现象。

   3.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案例

   学完人教版地理1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后,叶老师展示如下讲学案,并试从以下讲学案中分析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影响太阳直射点、极昼(夜)和五带的范围

   例:若其他条件不变,地抽与黄道的夹角增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加快    B.我国温带地城扩大2°

   C.极昼、极夜区域向较低纬推进1°  D.热带范围缩小2°

   2.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例:若其他条件不变,黄赤交角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赤道外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B.悉尼垂直于地面物体正午太阳影长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C.哈尔滨东西走向两幢楼间距可以缩短

   D.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最大值都将增大,最小值都将减小

   3.影响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

   例:若其他条件不变,黄赤交角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都变短

   B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日期将减少

   C.全球各地昼长的年变化幅度都减少

   D除赤道和极圈内,其他地区昼长变化速度减慢

   ……

   二、对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除对地球运动意义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自然地理现象。例如:黄赤交角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化,五带范围变化,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变化,气候带分布范围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变化等。

   例:若其他条件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减小,则( )

   A.极地气候将向高纬地区退缩

   B.南亚夏季风影响范围减小

   C.地中海气候区缩小

   D.热带草原带范围南半球南扩,北半球北扩

   ……


(来源于:《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地理》,陆静,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P280—P287 )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