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
徐宝芳[1]、白瑞敏[1]、张素芬[1]、陈瑞军[1,2]
(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2.乌海市第一中学,内蒙古 乌海 016000)
内容摘要: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地理学习理论、地理教学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案(以下简称学案)与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教案)为媒介,以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完整的地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系。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实施地理新课程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新课程;学案;教案;学习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2004年国家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课程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课程结构由学科本位向“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课程体系转变;课程内容由“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方向转变;课程实施方式由“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方向转变;课程评价方式由“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向“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的方向转变;课程管理由“国家管理”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方向转变。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因素是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因此,当课程标准和教材研制完成后,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新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和如何科学评价。本文就是针对地理新课程实施方式的研究,笔者主张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就是探讨地理新课程有效实施方式的一种学与教的教学模式。
所谓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据此,我们对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地理学习理论和地理教学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案(以下简称学案)与教师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教案)为媒介,以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完整的地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系。“双动两案”形式上是地理教学过程的抽象概括,实质上隐含了学会地理学习与学会地理教学的学与教的理念。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双动”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双动”,即指强调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合理安排,其实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学活动过程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过程代替学习过程,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人们称之为“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笔者这里强调要科学地设计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科学的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即遵循认识规律的过程就是科学过程,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学的认知过程。因此,这里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包括设计作业题,分析探讨作业题,解决作业题),来实现学习与教学目标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集体设计学案作业题,学生课前按学案的作业题要求预习,课上首先开展自学反馈,接着依据学法指导的作业题开展学习、指导学生尝试解疑、训练学生学习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最后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小结,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上述环节中要贯穿老师的精讲点拨。
强调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结合。我们不能抱着习惯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即一提倡探究式学习就抛弃了接受式学习,其实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该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长处。应该辩证地认识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都是人的重要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探究式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探究式学习,不要接受式学习,忽视教师对知识的精讲,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和辅导作用,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因此,我们在重视探究式学习时,也不应忽视接受式学习,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主张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笔者认为,先有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上的主动尝试解疑等学习活动,然后才有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点拨,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指导、辅导和疏导等教学活动。同时,应辩证地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本是正确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教学的规律和辩证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主张“双动”。
二、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两案”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手段是“两案”,即学案与教案。
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与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地理学案侧重指导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地理教材,如何解决地理问题,如何总结地理知识等等,也就是说地理学案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即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和复习过程中,学会确立地理学习目标和培养预习、专题学习和总结的方法。因此,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重要媒介与抓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等作用。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它要回答“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如何学”三个问题,即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学案由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和学习小结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均以作业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学案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作业题的设计与编制,通过作业题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融为一体。可见,如何编制作业题就成了学案设计的关键问题了。作业题的设计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表现为设计哪些作业题,才能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保证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数量问题,出多少作业题才能既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笔者认为作业题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六个原则: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强调学科信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强调学科信息的思考性、探究性和方法性。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强调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作业差异性。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它要回答“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三个问题,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组成部分,其中“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是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可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它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实现,而方法和过程不但是一节课的目标之一,而且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教学过程的安排,笔者提倡灵活运用如下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学生初步独立思考与学习)、自学反馈(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尝试解疑(学生再一次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精讲点拨(教师精讲、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疏导)、归纳训练(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进行学习小结、形成知识结构),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多角度、多侧面地触及学习目标,多次强化使各种教学活动起到互补作用和递进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得到学习与巩固、技能得到提高、方法得到锤炼、情感得到培养的目标。
总之,我们通过学案将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写到了纸上,落实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行动中;通过教案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写到了纸上,落实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动中。可见,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会学习及教师学会教学的抓手,即“两案”。
三、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
通过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发挥如下主要功能:首先,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施“先学习、后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系列专题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与效果;其次,通过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使教师掌握一套针对地理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掌握地理认知方法、媒体使用方法和组织方法,掌握科学合理的编写与实施学案和教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能力;第三,通过该模式的实施,不断积累学案和教案,为以后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条件,为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积累教学资源提供有效保证。总之,通过实施该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地理学习效率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发挥上述功能,主要是因为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基础上,解决了学生学习方法与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实现了有效学习与教学。学习方法因学科、学习内容、学生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出多样性;同样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论研究表明,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是科学,表明教学一定是有规律的;教学是艺术,表明教学需要创新、需要设计。因此,我们要遵循各个学科的教学规律,设计适合学科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比如地理学科的有效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为:地理直观方法,地理逻辑方法和地理专题方法等。实践证明各个学科均有科学有效的学习与教学方法。虽然学习方法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其实二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既是学习方法又是教学方法,比如地理综合分析法既是一种地理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地理教学方法。
总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改变:首先,教学目标改变:由单一注重学生的发展,向注重学生与教师双发展转变;由过分注重知识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发展。其次,学习方式改变:由“机械学习”向探究和接受结合式学习发展。第三,教学方式改变:由只注重教学方法向注重学与教的方法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强调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第四,教学过程改变: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发展;由单一的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发展。第五,教学抓手改变:由单一的教案向学案与教案并举发展。第六,教学反馈改变:由延时反馈向及时反馈、多向反馈、多次强化发展。第七,教学评价改变:由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向学案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评价转变。第八,教学小结改变:由重复课程内容式小结向注重知识结构式小结转变。第九,教学备课改变:由教师个人备课向教师集体教学设计转变,由备一节课内容向同时考虑教材整体内容教学设计转变;第十,教学效果改变:由低效率、低效益、低效果向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转变。
四、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研究情况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案为指导的教学,我们称之为教案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下,有人认为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于是有人提出了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定出学习方案的教改观念。随后,有的学校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前人对教案模式与学案模式开展了一些研究与实践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第一,多数人主张教案教学,对学案教学的研究与运用不够;第二,一些人提出学案教学模式,又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主张用学案代替教案;第三,有的学者主张学案与教案合二为一、混为一谈。笔者在开展了研究的基础上,主张学与教并举,提出了实施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笔者进行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始于2003年,当时笔者指导的一名地理教育硕士生刘彩凤主要研究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她撰写的学位论文为《初中地理“双线两本”教学模式的构建》,该论文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2期上。其中,“双线”指教师教学活动线和学生学习活动线,即本文的“双动”;“两本”指地理学习进步册和地理教学设计书,即本文的“两案”。随后几年来,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有:(1)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2)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3)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4)乌海市第一中学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学习方法研究;(5)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地理1》作业设计研究。结合课题研究,我们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包头第三十三中学和乌海市第一中等学校进行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实验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我们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和地理教育硕士培养方面,确定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有6名;此外,建设了课程资源,编辑了《高中地理学案集》和《高中地理教案集》;发表了系列论文:(1)刘彩凤的《初中地理“双线两本”教学模式的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届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2)徐宝芳、裴亚男、陈萍、王香东、孙俊梅的《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发表在《地理教育》2007年第2期;(3)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上;(4)杨立宇、徐宝芳、裴亚男、白瑞敏、关海霞的《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8期上;(5)徐宝芳、白瑞敏、侯嵘、裴亚男、关海霞、武兆妍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与实施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2期上;(6)裴亚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7)白瑞敏、徐宝芳的《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8期上;(8)庞艳辉、徐宝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综述》,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8期上。
为了宣传推广双动两案教学模式,2006年以来,笔者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高级中学、包头第三十三中、包钢一中、呼和浩特市和林民族中学、乌海一中、兴安盟、锡林浩特市和包头昆区等地的学校,2007年上海华东师大召开的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2006、2007级地理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和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2005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班进行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学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教师素质提高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和《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质量》等14场专题讲座,受到了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进一步开展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如该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和评价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今后继续努力探索。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加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理论研究。要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地理学习规律和地理教学规律,并且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作业设计、教学原理和运行机制等研究。在大量专题研究基础上综合创新,不断发展完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基本理论体系,并在系统总结多年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出版学术著作。
其次,要加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任何理论的发展程度都取决于满足社会的需要程度。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只有努力适应和满足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需要,为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和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技术与方法,才能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因此,要加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逐步扩大实验学校范围,为中学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第三,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有关问题进行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如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有效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课题,应抓住机遇,加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第四,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要走出书斋,走入中学、走入课堂、走进学生,取得第一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要探讨地理学习策略问题,就要深入实际做扎实的调查研究,可以沿着两条道路进行:一条道路是将各种类型地理知识学习逐类研究;另一条道路是将各种地理学习方法逐个研究,在这两类研究基础上才能逐渐创建地理学习策略。
第五,要发展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队伍。目前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还刚刚起步,有大量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为此,要发展自己的研究队伍,改变人少事多的局面,要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把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研究生结合在一起,形成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队伍。
第六,要加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宣传推广工作。几年来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施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发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优势。目前,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很少,因此,我们建议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工作。
科学发展史表明,一个新的理论与技术得到发展并获得普遍承认,一般都要经历不同程度的艰难曲折,那种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理论建设要进行长期的基础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相信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这株幼苗会在有志之士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参 考 文 献:
[1]徐宝芳,裴亚男,陈萍,王香东,孙俊梅.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7(2)
[2]裴亚男. 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3]杨立宇、徐宝芳、裴亚男、白瑞敏、关海霞.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4]徐宝芳、白瑞敏、侯嵘、裴亚男、关海霞、武兆妍.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与实施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5] 裴亚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刘彩凤.初中地理“双线两本”教学模式的构建[D].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课题“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项目编号:NSYEDM06013,主持人:徐宝芳)
作者简介:
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白瑞敏,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6级硕士生;
张素芬,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7级硕士生;
陈瑞军,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硕士2007级研究生,乌海市第一中学教师。
(发表于《内蒙古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