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20.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日期:2012-10-22]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蔡海燕,包头市昆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近年来,包头市昆区教育局开展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要使教师会教,能够教会、教好;使学生会学,能够学会、学好。为此,要深入研究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教案教学模式以及学案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建立起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学习方案与教学设计方案之间的新型关系。下面笔者以初中地理复习课为切入点,谈谈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一、初中地理复习课实施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情况

 

      从2008年7月开始至今,我承担了徐宝芳教授的《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初中毕业年级地理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并且在包钢九中初四年级(初四年级的地理课这里指:八年级地理的复习课)中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效果非常明显。包头是从2007年9月开始把地理列入中考科目。本届学生初二学完地理后进入初三,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学习地理,到了初四后重新学习。地理原本就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突然列入中考科目,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一下就加重了。 

      1.学案设计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理论并结合地理教学实际,设计出了两种学案:第一种是一轮串讲式学案,包括六个组成部分:(1)课标、考试说明要求;(2)本课目标,(3)课前预习;(4)学案导学;(5)课堂练习;(6)学习小结。教学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尤其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地理学案的设计以教材每个小节为单位,主要是挖掘课本知识,提出针对性问题,学案导学多训练的是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

      第二种是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其组成为:(1)知识结构梳理;(2)典型例题;(3)强化训练。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复习思路,对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查自测,依据重点考查内容,设置相应典型例题,深入详尽剖析,探究方法规律,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地减少解题失误,真正达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的功效。例如,列表比较法、图示记忆法、结构法等。这一阶段地理学案的设计以章、单元或节为单位进行,让学生明确考点,注重整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搜集有关于本章、单元或节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形成相对全面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多以经典例题的形式出现并配以简明的方法指导,课堂训练一般是相应的中考试题。通过专题复习培养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能力;以练为主,从训练和反馈中,提升解题能力,做好考前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工作。

        2.教案设计

        地理教案是依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考考试说明中的目标与要求,结合多元化的地理课程资源,毕业年级学生特点,以单元章节为单位,在学案设计的基础上,与地理学案一起使用的进而实施中学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教师活动和师生互动方案。

       我们编写的初四地理教案的组成要素包括:(1)课题名称:包括基础年级的大到单元题目,小到某一小节或某一课时的题目,或复习课的专题复习名称等;(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基本与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相一致;(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是教案中必须明确指出的内容。目的是使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4)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确定后,需要选择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情况,结合地理学案,从认知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既重视了学生的学法设计、又重视了教师的教法设计,同时将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组合成一体,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尤其要注意地理学科方法与教学过程的结合;(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活动预设,是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教学程序的具体体现,是地理教案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结合学生运用地理学案的学习过程,按照明确目标、展示成果、精讲点拨、归纳训练等环节,是学生在对学案中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的确认、纠偏、答疑、加深和拓展过程,是学案中问题的逻辑关系梳理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融会贯通过程;(6)板书:地理教案中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明、概括,又要科学、完整;要突出教学重点,也要体现地理知识间的联系;(7)教学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断积累经验;反思失败之处,及时弥补不足;反思学生创新,拓宽教学思路。

 

          二、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学生学会使用学案后,可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从而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美国缅因州的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学习中的保持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改变,而对所学内容的“练习”和“立即运用”是保持率最高的。运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给学生提供了“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强调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这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学案作业(节选)

                      南北气温的差异

           读图2.13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 用红色笔在图2.13中描出0℃等温线。

          2. 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出,越往北,气温数值越 (大、小),说明气温越 (高、低);相反,越往南,气温越 (高、低)。

           3. 比较下列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

            哈尔滨:约 ℃; 北京:约 ℃;

            武汉:约 ℃; 广州:约 ℃。

            哈尔滨和广州一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

            4 .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 (大、小)。越往北纬度位置越 (高、低),气温越 ;越往南,气温越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纬度较 (高、低)的 地区,而陆地最热的地方在纬度较 (高、低)的 岛。

 

       这个案例中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的教学,如果不用学案,只由老师用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讲授,学生只是听和看,地理事实和结论往往是靠老师告诉学生,则学生的思维、学习情绪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就处于被动的状态。而用上面的学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阶梯式问题和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完成这些由浅入深、由事实到原理的渐进式练习,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地理事实,自己归纳出结论,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强,学习处于较为主动的状态,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训练。

      2.课堂教学中讲练紧密结合,提高课堂利用率

      没有设计使用学案的时侯,上课随意性较大,仍然存在有满堂灌现象,而讲练在时间上、内容上脱节的现象则更为普遍。使用学案后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案里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的问题与运用对应知识的练习紧密衔接在一起。师生手里都有学案,就是老师讲课时忘了,学生也会因有疑问而提醒老师,在解决了知识形成的问题后,自然就接着做运用知识的练习,使得讲练紧密结合。

       在初四的二轮复习中,利用学案复习每一章、节,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将所要复习的章、节知识点归纳整理成还需要填空的知识结构或知识框架体系,提前一、两天发给学生看书、看图、理解填空,初步熟悉知识点和整理知识体系,做完后交给老师检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本章、节知识体系结构的修改与完善,老师讲解相关重难点并结合做典型题目;第三步是强化训练。在这过程中,由于课前先发给了学生学案进行了知识点的熟悉和知识体系的初步整理,课堂上老师就可以不用再过多地花时间在知识点的复习上,而能够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结构的总结归纳、典型题的分析及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

        3.改变信息传输方式,明确学科知识体系

        有些知识体系不是单一节课的知识体系,而是将分散到各章节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都有机地组织到一个学案中,能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因果关系。而这些关系只靠老师讲,学生印象不会深,因为讲述是传输态的信息,讲过了就没有了,甚至一不留神没听到就更是空白。而学案是存贮态信息,且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填,学生可以在课前初步整理,课上修正完善,课后复习巩固,考前还可以拿出来浏览。

 

          三、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使用后的几点思考

 

      首先,教师要把学习的要求、学习程序和一些学习材料制成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并搞好学案应用指导工作,对学案的使用方法,教师的检查方式等对学生有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及时检查、及时反馈,让学生既要会按学案要求预习和复习,又让学生在学案上做好笔记和学习反思,整理和保存平时学案,便于以后再作复习使用。

      其次,学案设计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内容适量,学生能按时完成。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的编写要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辨析易混点。

       第三、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学案设计和编写过程中,学法线贯穿始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四、课堂小结要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尽可能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

         最后,巩固练习题在与本节内容和学习目标对应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综合性、应用性训练题。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等,其比例为3:5:2,这也是中考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排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