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刘 涛,内蒙古包头市第33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校地理学科从2007年开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徐宝芳教授的指导下,尝试实施了“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方案实施至今已近三年时间,从毕业学生的成绩分析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较之往年,高考上线率大幅度提高。现就本校地理学科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及其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作用,简介如下。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2007年,本校地理学科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便全面开展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改革。学案的编写工作由本校地理教研组长代领,笔者与其他几位地理教师共同参与。
高二年级学案按照新授课的特点编写完成,在内容设置上主要以探究问题形式出现。对于学生来说高二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学案的探究性质,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可以清晰的分析问题,牢固的掌握知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反馈的作用。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节“文化的空间扩散”一课的教学上,传统教法会依次讲解文化扩散的含义、文化扩散的类型和文化扩散的意义,单纯地教授使课堂较枯燥,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学案设计时摘录几段材料:“肯德基在中国传播”、“由滑冰演化出滑旱冰”和“日本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等,学生们从中探究并做出辨析,可区分出文化扩散的类型。学案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为学生们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年级的学案则是以复习课和专题课为主。学案编写突出了综合性,体现了知识跨度大、内容覆盖度广和重难点清晰等特点,对高三系统复习和备考帮助很大。教师提前3~4个课时把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填写学案,课上教师答疑解惑、进行反馈。通过检查和批改学案,教师了解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教学工作的不足,以便及时弥补、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对学案批改发现,学生们对等值线地图、数据统计图、区域地图中有效信息提取能力较差,导致答题不全面,甚至答非所问。因此,学案作业设计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降水量图、等温线图、柱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和大小比例尺区域图等一系列图表题。通过系列的学案学习,培养学生阅图、辨图、析图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以及空间定位能力。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的地理试题中有许多注重考察学生空间定位和知识运用等能力。如4~5题为人口再生产的柱状图,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对基本数据的分析,再运用地理知识得出相关结论;6~8题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和天气系统的知识来考查学生,做题的关键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正确判读;36题考查大比例尺区域图的判读,关键是从图中读出经纬网、5897和5230代表轮廓、基多、高峰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国家的区位、花卉生长自然条件和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等三方面问题;39题用两组材料和一幅古荆州部分地区的地图考查交通区位和农业发展条件,要求考生能从文字材料和地图中挖掘出有效信息,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解答。我们学生通过“学案”的学习后,除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地理能力,所以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两案”中的教案与学案同步编写,配合施教,使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案考虑到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相应设计一些解决办法。如学生可能面临探究过难的问题使教学受阻,这时教师应提出难题的一些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逐步得出正确答案。
这种模式的实施表明,它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使学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2009年包头市举行的一模考试中,在试题较往年难度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本校地理学科取得了全市第六的好成绩。笔者参加了一模的评卷工作,从地理科答卷中发现,学生们经过该教学模式一段时间的训练,主观题的回答都井井有条,思路清晰,文字表述规范。可见,长时期的学案训练,不但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答题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均可以提高。
针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我们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高二某班级的53人中,就学习内容而言,94%的同学认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够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79%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对地图和图表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81%的同学认为自学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就学习过程而言,81%的同学认为改善了学习方式;55%的同学认为改善了归纳能力;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言,57%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66%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43%的同学认为更加密切了师生关系。调查结果还显示91%的同学希望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继续实施。从调查结果来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问卷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运用该模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归纳总结能力均有待深入研究。
二、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进行学案和教案设计,开展教师个体反思与经验共享的教研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学设计意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在设计与编写两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材分割为一个一个小块,设计成一个一个作业题。这样就可以培养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而每一节学案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学案”中使用“运用……说出……并归纳……””运用……分析……””阅读……说出……”等行为动词,使学生具体明确“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教师通过具体的探究性问题表述学习目标,使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考虑师生的活动,可见,通过两案的设计与编写,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培养教学实施能力
优化课堂结构、改进师生课堂行为是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重要思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是第一步,依案导学。新课开始时,教师要依据课前的学生学生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学案中课前预习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步,引导启发。教师针对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创设情景,进行指导,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第三步,精讲点拨。针对学法指导的作业,引导和启发学生看课本、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精讲点拨,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第四步,调控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矫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方法与能力。第五步,总结反思。教师检查学生学习小结完成情况,总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为:第一步,依案自学。学生课前依学案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完成预习作业,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第二步,自学反馈。根据老师提出在预习作业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指导,开展阅读、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第三步,尝试解疑。针对学案中的学法指导部分,学生通过读图、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完成学法指导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们解答疑难问题。第四步,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完成学案中的课堂练习,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第五步,归纳总结。学生进行知识归纳,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学习小结。在这一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时间管理,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包括地理课堂师生活动时间的利用效率,各教学环节的节奏和时间调控,还要科学分配达成各种认知、情感及技能的课堂教学目标的时间。
(三)有利于培养学习指导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愿意学习和会学习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内因,而内因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引导。学习指导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案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教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有效地完成学案规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会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地理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地理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们的做法是:从课前预习、搜集信息、地理专题和学习总结等方面进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和辅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运用学案进行学习,注意辅导学生对学习时间、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注意辅导学生在如何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四)有利于培养教学评价能力
利用学案评价反馈信息,可以诊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地调整教学难度、进度。也可以诊断教师教学自身存在问题,促进反思,改进方法,优化教案和学案的设计。对评价反馈信息的利用程度与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评价效能和教学质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坚持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来指导教师自己的评价行为,具体的做法是:(1)课堂口头评价,既要关注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习结果;既要关注知识性目标,又要关注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评价的语言力求简洁而具体,有启发性和真情实感;(2)平时地理学习活动评价,根据学生课前学案预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案成果展示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有机结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终结性评价要多元化,既有学业成绩的评价,也有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估。
总之,双动两案教学可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改善教学行为,养成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教师成长。通过设计和编写学案与教案,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赋予其中,再通过课堂的实践操作,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