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第一章 第1节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日期:2012-11-27]

 

      一、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行为既可以包括内隐的反应(如感觉与情绪),又可以包括外显的活动方式。行为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外显的行为活动,贝尔、沃尔夫和瑞斯莱(Bear,Wolf &Risley.1968)提出,“只有那些能够观察到和数量化的东西才能看成是行为。如果一种行为能够被人们看到,那就可观察的;如果能够计算行为出现的频率或持续的时间,该行为就是可测量的。为使我们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有意义并且是可靠的,这两个标准缺一不可。”

 

      许多学者对教学行为的涵义做了有益的探讨。虽然它们都是通识教育意义上的概念范畴,但对于我们研究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师课堂行为而言,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施良方教授等人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①[美]Thomas J.Zirpoli 著.关丹丹译.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

 

      ②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

 

      柳夕浪教授认为教学行为是:“对错综复杂的教学动态变化因素的整合。它具体表现为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解释与分辨、 辅导与联系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

 

      辅导春教授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理解与教学行为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

 

      刘志军等人认为,从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来看,课堂教学行为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与个别教学行为相对,课堂教学行为是指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行为活动。

 

      2.从教学发生的环节来看,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等行为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行为发生的空间不仅仅是课堂,时间也并非完全是教师上课的时间,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所扩大。教师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场所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备课和预习作为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后行为,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拓展,是为了巩固和保持课堂教学成果而采取的必要的行为。 

 

      3.从时空特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行为是“截取上课这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教师与学生

 

      在教室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分类从不同维度上界定课堂教学行为的含义,使得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而且延伸了教学行为的发生时空,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也有很大的启示。

 

      ①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②付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③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唐松林教授把教师行为定义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各种能力的外显方式。它是教师经过专业化训练和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维、认知结构、人格特征及与之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这里的界定强调了教师个体教学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外显的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体特征。

 

      袁振国等人认为,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的总和,这些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和辅助行为两个部分,主要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辅助行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二、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既包括地理教师教的行为,也包括学生学的行为。本书主要讨论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凡在本书中出现的“课堂教学行为”均指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方面,体现着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师的教学机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地理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表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表现具有地理课堂特色的行为特征。一般而言,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运用地理语言开展地理教学

 

      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总结地理原理和规律,概括地理过程和演变,这些教学行为都要通过运用地理语言来实现。所谓地理语言是地理学研究领域用来阐述地理事实、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专业术语和话语。运用良好的地理语言能够精确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逼真地展现地理变化及过程,科学地表述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地理知识、训练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应该使用地理语言,这样才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特性和价值。因此,运用地理语言开展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师的专业教学行为特征之一。

 

      ①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②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63.

 

      2.运用地图、图表、图像开展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地域性是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地理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可以说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运用地图、图像开展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多以地图或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地理原理和规律、地理变化和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通过地图、图表、图像才能精确表述出来。在地理教学中,同样要求凭借地图、图表、图像来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原理及规律。地理知识的教学,如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内容,也必须运用地图、图表、图像等媒介,配合教师的语言讲解,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地理板书、板图、板画开展教学

 

      简易的板书、板图、板画被称为地理教师的“三板”,运用“三板”是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功。地理“三板”教学以黑板为载体,呈现地理图像、文字、符号信息等,具有容量大、使用频率高、适应性强、更新快、远距离可视性强等优点,是地理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地理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教学行为。地理“三板”是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教师在课堂上说明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时用地理语言讲解,配合优美的板书、板图的辅助,能够抓住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地域空间概念,花抽象为具体,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4.运用地理教具进行课堂演示

 

      地理课堂教学,经常需要将地理知识通过地理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不同方式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具有运用地理教具进行课堂演示的技能和行为。地理感性知识是指地理学习中的地理事实材料,地理感性知识的教学,必须生动直观,才能迅速被学生所接受,进而建立正确的地理表象。同时,通过演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记忆。因此,运用地理教具进行课堂演示,是地理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行为。

 

      5.运用地理实验进行课堂教学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些重要地理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实验和演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一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也需要通过课堂实验和演示,才能被学生感知和理解,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实验操作行为水平和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地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