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会员吗?会员登录| 注册

第六章 第2节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透视基于课堂观察的结论

    [日期:2012-11-24]

      一、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概述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要求观察者从日常课堂教学事件发生的细节中窥视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从而更直接、客观地观察、描述课堂教学行为,并以其自身的理论与观点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因为观察者的到来而受到影响,所以,要进行课堂观察,关键是要依赖一一种信任关系和中立的态度。对于课堂观察者来说,必须努力做到以最小限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即研究者必须遵循的一个规则就是不能破坏被观察者的自然状态,否则,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就有可能失真,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是目前被公认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技术,由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德斯( N. A. Flanders,1970)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为人们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至今仍是西方教育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具。弗兰德斯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①用以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现象。该系统是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大致上由三个部分构成:(l)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主要是对师生的占语互动的研究,将课堂的言语活动分成10个种类,如表6-2-1所示;(2)观察和记录编码时,弗兰德斯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每隔三秒钟研究者依照分类表记录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种类的相应编码,记在相应的表格中;(3)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采用的数学处理方法包括矩阵分析或曲线分析。

 

      表62-1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分析体系的类别。②

 

分  类

编码

内容

教师语言

间接影响

1

表达情感

2

鼓励表扬

3

采纳意见

4

提  问

直接影响

5

讲  授

6

指  令

7

批  评

学生语言

8

学生反应

9

学生主动讲话

沉  默

10

无有效语言

 

 

      ①②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6-167

 

 

      该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在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所用语言行为的情况。另外弗氏还以教师所给予学生的自由度为区分原则,把课堂互动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间接教学行为(间接影响),二是直接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所谓间接行为就是指教师通过提问、接受学生的情感反应,承认学生的观点以及通过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等方式进行的教学行为;直接行为就是指教师通过讲授、批评和分析等手段直接给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方式。弗兰德斯的研究表明,教师采用间接教学比采用直接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得更好。据此,弗氏将师生互动的方式分为10种类型,7种教师行为,2种学生行为,1种是沉默或混乱。当教师运用间接教学行为时,学生就有充分的自由来作出反应;而当教师运用直接教学行为时,学生便需要作出特定的反应。弗兰德斯指出,教师的直接影响较多时,会导致学生参与的不足;教师间接影响较多时,学生的参与就更多。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多提问少讲授,要用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来激励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地考虑学生所表达的想法和体验到的感情。在后来的研究中,弗兰德斯还发现教师行为的变化与学生成效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认为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最理想行为是:较低水平的间接影响更适合于事实类和技能类的学习任务,较高水平的间接影响则更适于抽象推理类和创造类的学习任务。

 

      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有几个不足。一是它主要用来观察课堂卜师生之间的言语传播,没有考虑非言语行为的影响;二是采用行为编码单记录教师行为发生的类型和频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结论。这样使用定量研究的手段,虽然使得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但是这种研究方式同时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因而其指导意义极其有限。如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上定性描述,把观察数据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加以分析,则势必增加其研究的实用效度。三是在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上,只注意到课堂内师生的语言行为,对观察者也有较高的要求。四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划分也不够全面,如没有把教师演示行为、板书行为,评价行为纳入观察范围。观察者不仅需要记住庞杂的行为定义和代码,还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以及对时间的敏感性。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仍然相当粗略,许多语言行为还有待细分。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对其进行改造和修正,以符合课堂观察研究的实际需要。本节将参照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制定一个地理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系统,对一节地理课进行观察分析。

 

 

      二、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一)地理课堂互动分类系统

 

      本文参照弗兰德斯互动分类系统的做法,结合本研究提出的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分类框架,将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简化分为如下1 3类,形成一个地理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A教师行为

 

      直接影响

 

       l.讲解。运用语言讲授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和地理演变等活

动。

 

      2.提问。就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3.板书(图、画)。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板书、板图、板画辅助

教学的行为。

 

      4.组织。包括组织观察、组织讨论、组织读图、组织练习或活

动。

 

      5.地理实验或演示。进行地理实验或实物演示、教具演示、多

媒体演示。

 

       间接影响

 

      6.指导或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或开展探究活动等。

 

      7.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表现等进行评价。

 

      8.观察、倾听或接纳。观察学生表现、倾听学生回答或发言,接

纳或认同学生的观点、建议。

 

      9.表扬或鼓励。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表扬或鼓励。

 

      10.对违纪学生进行训斥。

 

      B学生行为

 

      11.学生应答。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12.学生积极反应。学生主动提问,以及探究学习、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等。

 

      C课堂状态

 

      13.安静或嘈杂。课堂没有声音或短暂停顿下来,课堂无序混

乱或意外事件。

 

      直接影响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施加的控制行为,在直接影响下,教师的控制程度高,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表现出遵从行为,学生自由活动相对较少。

 

      间接影响是指教师通过间接方式控制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学生自由活动增加,并且得到教师的引导和评价。

 

      学生应答是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按教师要求做出反应,表现为学生被动参与课堂。

 

      学生积极反应是指学生能够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或对教师进行提问,表现出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述系统中1-10项为教师行为,11-12项为学生行为。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地理教师教学行为,因此这样的分类是可行的。据此,我们制定一个地理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观察表(观察表见附录)。

 

      下面对一个具体教学案例,运用课堂观察互动系统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数据排列并进行数据矩阵的解释。本节课课题是:商业区位条件。上课时间40分钟,实际用时41分钟。①

 

      ①本节课由上海松江一中李永萍执教

 

      (二)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实录

 

      课题:商业区位条件

 

      ●教学目标:

 

      1根据某商业区案例,说出商业区的主要条件;从商业区的变化和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商业区住的一些作用,学会分析和评价某一商业区的合理性。

 

      2.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的方法,加深对商业区位

的认识。

 

      3.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观察、发现和研究身边的地理。

 

      ●教学重点;商业区位条件;商业中心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实录:

 

      师:(新课导入)我们经常要到哪里买东西?

 

      生:超市。

 

      师:如果要买贵重的东西要去哪里?

 

      生:商厦,商业街。

 

      师:(多媒体呈示)对,大家看看,这是哪里?

 

      生:豫园,徐家汇港汇广场……

 

      师:对,这些都是上海市最主要的商业街和商业中一心,我们今天要学习这些商业中心的区住备件。(板书:商业区位条件)

 

      师:(提问)商业区住是指什幺?

 

      生:商业活动的空间分布。

 

      师:很好,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消费者、商家和商委主任。说说消费者、商家和商委主任分别对商业区住有什幺要求。

 

      生1:(扮消费者)交通便利,商家集中,品种多样。

 

      生2:(扮商家)位于繁华地带,地租较低。成本低,客流量大,交通便利。

 

      生3:(扮商委主任)发展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市场。

 

      师:刚才同学从不同角度谈了商业的区位条件。

 

      师:请看两个材料。(多媒体呈示)

 

      1.2002年上海市零售市场销售数据;

 

      2.徐家汇商业网点分布圉。

 

      师:(提问)为什幺这些商业区要分布在这里,影响商业区分布的条件是什么?

 

      生:变通便利。

 

      师:(多媒体呈示)徐汇区人口密度图。

 

      师:(提问)人口密度时商业区有什么影响?

 

      生:人口多,消费大。

 

      师:徐家汇为什么销售量非常大呢?

 

      生: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

 

      师:(多媒体呈示)徐家汇主要商业网点分布为什幺这样集中?

 

      生:地理位置优越、人口流动重大、变通便利、商业网点集中分

 

      师:这种集中我们在工业区位中被称为什么?

 

      生:积聚。

 

      师:(板书)(提问)商业网点积聚会带来什幺呢?

 

      生:商业规模扩大。便利消费者购物。

 

      师:积聚带来商业规模扩大,很多土地被商业话动占据,对地价影响?

 

      生:地价上升。

 

      师:(板书)(多媒体呈示)城市土地利用图。

 

      师:(提问)商业活动规模扩大对地价有什么影响?

 

      生:引起地价上升。

 

      师:(提问)城市中心地价上升,又会带来什幺呢?

 

      生:(讲解)徐家汇商业中-心的不断扩大,使得区域中心的地价上升,原来的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逐渐被商业用地置换,反过来又促进了徐家汇商业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师:(多媒体呈示)徐家汇商业发展变迁。(提问)为什么徐家汇套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城市经济发展。

 

      师:从徐家汇的商业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商业区的主要区住因素是:交通、人口、地价、商业积聚(板书)。其中核心因素是交通条件。

 

      师:同学们曾经对我们松江的商业区做了调查,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他调查的情况。

 

      生:(介绍调查情况)关于大润发卖场的调查。

 

      师:介绍得非常好。下面大家来思考:

 

      1.根据区位条件,大润发卖场的合理性在哪里7

 

      2与徐家汇相比,大润发卖场有什幺不同’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师:(组织分组讨论)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

 

      师:(走动、巡视)指导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来回答讨论的结果。

 

      生1:大润发卖场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商品种类多。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看法?

 

      生2:(补充)……

 

      师:(提问)大润发卖场的合理性表现在哪里?

 

      生:交通和人口,积聚和地价不太明显。

 

      师:很好,(提问)你认为大润发和徐末汇有什幺不同7

 

      生:徐家汇经营的主要是高档消费品,大润发卖的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徐家汇和大润发需要积聚的条件以及面对的人群不一样,规模也不一样。

 

      师:还有其他意见幺?

 

      生:主要还是交通问题,交通方式也有所不同。

 

      师: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回答:为什么上海的市中心和城市外围几乎没有大卖场?

 

      生:市中心地价比较高,购买人群需求量大。

 

      师:(多媒体呈示)松江市区地图。

 

      生:你认为,我们松江以后的商业中心应该在哪里?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者。

 

      师:布置课外作业:调查松江的一条商业街。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呈示,提问、讨论、讲解、板书等多种教学技能实施教学。下面运用地理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系统进行分析本课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特点。

 

      (三)地理谭堂互动的观察和记录

 

      1观察规则

 

      观察时间间隔: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3秒钟时间太短,非专业记录人员很难准确记录诸多的行为类型;有人认为可以将时问间隔设为5分钟,这样显然又太长,不能细致记录5分钟内到底发生了哪些行为。本文将其设定为15秒记录一次·当在15秒内发生多个行为类别时,就分别记录下来。这样设定的好处是:一是在1分钟内一般只需要记录4次行为类型,记录人员比较容易把握时间;二是设定这样的时间间隔有利于记录人员判断下一个行为类型的发生。由于课堂行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些附加行为或不能立即判定的行为,难以记录。下面这些规则可以帮助观察者展开记录:

 

      (l)当某个描述不能判定属于两个或更多的行为时,就选择一个行为类型但是要做出“//”加以标记。

 

      (2)30秒内发生多个行为类别分别记入相应空格,若始终为同一行为,则重复记录下去。

 

      (3)若教师叫到某个学生的名字·则记为2;当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并且答案正确时记为9;若出现可觉察的沉寂则记为13。

 

      (4)教师说出诸如“好,是的,对,好吧,不错,行”等过渡语记为9;当教师讽刺或挖苦学生时记为l0;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回答表示肯定或欣赏时记为9,若在此基础上发挥过多则记为1。

 

      (5)当教师板书板画时,记为13;学生讨论或探究时记为12。根据这样的法则,我们制定出地理课堂教学行为记录表(见附录)。

 

      2根据已经制定的表格,将行为代号记入统一设计的表格中,便于观察结果的数据分析。

 

      时间栏每格为15秒记录一次,每行30列记录时间15×30=450秒(7 5分钟)。将每个时间点内的行为代号记入相应的行内,观察时将每个1 5秒内课堂中发生的教学行为代号记入表内即可。观察前应对记录人员进行适应性培训,同时进行实时课堂录像,课后再观看录像对记录进行修正,这样基本上保证我们的记录真实可靠。上课时间40分钟,实际用时41分。

 

      观察记录表见附录。

 

      3.地理课堂互动行为的排列矩阵

 

      首先使整个行为代号组成的数码序列开头与结尾的数字相同,本观察的做法是在数码序列的开头和结尾加代号13,但是如果头尾有13,则不在此例。将这些观察记录数据连成首尾相连的数对,即成为原始数据。

 

13-1  1-l  1-Z 2-11  11-1  1-1  1-3  3-5  5-1  1-2  2-1  1-4  4-1  1-4  4-2  2-11  1l-9  9-7  7-1  1-2  Z-ll  11-1  1-2  2-11  1l-1  1-1  1-I  1-l  l l  1-l  1-1  1-3  3-5  5-3  3-1  1-l  1-1  1-1  1-1  1-5  5-2  2-11  11-1  1-2  2-11  11-7  7-1  1-5  5-3  3-5  5-1  1-1  1-1  1-1  1-3  3-1  1-3  3-1  1-3  3-1  1-1  1-3  3-2  2-11  11-9  9-1  1-1  1-1  1-2  2-ll  11-1  1-1  1-1  1-l  l-2  2-5  5-5  5 5  5-1  1-l  1-1  1-1  1-1  1-1  1-2  2-11  11-12  12-12  12-12  12-7  7-1  1-1  1-2  2-11  11-4  4-12  12-12  12-12  12-12  12-12  12-12  12-12  12-7  7-1  1-l  1-l  1-1  1-5  5-2  2-11  11-11  11-11  11-1  11-11  11-11  11-2  Z-11  11-1  1-l  1-l  1-1  1-1  1-1  1-2  2-1  1-1  1-7  7-2  2-11  11-11  11-11  11-2  2-11  11-1  1-1  1-1  1-1  1-2  2-11  11-11  11-11  11-11  11-9  9-5  5-2  2-11  11-9  9-1  1-l  1-l  1-1  1-5  5-5  5-5  5-1  1-2  2-11  11-1  1-1  1-13 

 

      将这些数码对记入矩阵。具体规则是:1-1记人矩阵第1行第l列;1-2记入第1行第2列;2-11记入第2行11列;ll-l记入 ll行第1列;以此类推,这样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互动分析矩阵(见表6—2—2)。 

                                                     

      表6-2-2  地理课堂互动分析矩阵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1

46

12

5

1

4

 

1

 

 

 

 

 

1

70

2

2

 

 

 

1

 

 

 

 

 

18

 

 

21

3

2

2

 

 

3

 

 

 

 

 

 

 

 

7

4

1

1

 

 

 

 

 

 

 

 

 

1

 

3

5

5

3

2

 

4

 

 

 

 

 

 

 

 

14

6

 

 

 

 

 

 

 

 

 

 

 

 

 

 

7

4

1

 

 

 

 

 

 

 

 

 

 

 

5

8

 

 

 

 

 

 

 

 

 

 

 

 

 

 

9

2

 

 

 

1

 

1

 

 

 

 

 

 

4

10

 

 

 

 

 

 

 

 

 

 

 

 

 

 

11

7

2

 

2

1

 

1

 

4

 

10

1

 

28

12

 

 

 

 

 

 

2

 

 

 

 

8

 

10

13

1

 

 

 

 

 

 

 

 

 

 

 

 

1

合计

70

21

7

3

14

 

5

 

4

 

28

10

1

163

 

 

      (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矩阵分析

 

      按照弗兰德斯的分析框架,我们对这节课进行数据的矩阵分析,以讨论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1.教师讲话、学生发言及课堂沉寂或混乱的比例

 

      第1-10列为教师行为,其数字之和与总数目之比表明教师讲话或活动占整个课堂教学的比重;第11、12列数字之和与总数目之比为学生行为占课堂教学活动的比重;第13列数字与总数目之比,表明课堂安静或混乱时间占课堂时间的比重。通过计算知道,本节课教师的讲话占课堂教学时间的76.07%;学生活动占教学时间的23. 31%。沉寂或混乱时间为0.60%。数据表明,本节课还是教师控制课堂,教师活动占绝对优势,学生活动只占五分之一多点。沉寂或混乱时间只占课堂时间0.60%,说明课堂活动紧凑,教学时间利用充分,也说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很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较高。

 

      2.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率

 

      在教师行为中,1-5项为对学生施加的直接影响,表明教师主导课堂,对学生控制较强,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6-10项为间接影响,是指教师通过间接方式控制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学生自由活动增加,并且得到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此比率如果大于或等于1,表明教师活动倾向于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教师行为一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行为以指导、鼓励、评价、组织探究为主要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对话、交流和探究。若小于1,则说明教师教学行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影响为主,教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在本节课中,我们用6-10列数字之和除以1-5列数字之和,即得到此比率,本节课为0.08,表明本节课以教师控制课堂为主,学生活动不足。

 

      3.学生课堂括动的参与率

 

      用第1l、12列之和除以矩阵总数目为23. 31%。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不多,参与度不够。但根据一些学者多年的互动观察,学生的发言一般占20%左右,由此看来,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还属正常范围内,但与地理新课程要求,显然还显不足。

 

      4.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之比

 

      积极强化是指教师通过提问、指导、评价表扬、倾听或接纳学生意见等积极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消极强化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板书、批评或维护教师权威等行为,表现对学生消极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例用第2、6、7、8、9列之和除以第1、3、10行之和,即得到此比率,为0. 78,此比率小于1,说明本节课以消极强化为主。原因是教师讲授主导课堂,占用太多时间(第1列数字除以总数为42.94%),虽然学生活动不少,但是本节课仍然以消极强化为主要特征。

 

      (五)关于本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系统的说明

 

      弗兰德斯的课堂互动分析系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他只注意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言语传播行为,而投有关注其他教学行为,比如板书、演示、实验和动作等行为,这使得观察不够全面,不能体现教师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二是抽去了言语表达的内容,对学科教学分析缺乏针对性,对于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观察不具有实际意义。基于此,奉研究制定的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观察系统,克服了以上缺点,将其做了较大改进,以适应地理课堂教学观察的需要。本观察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制定教师行为观察维度时,把地理教师的板书、演示、组织等非言语行为纳入观察范围,同时把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活动联系起来,突出学生活动的记录,这对于全面了解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2.由于本研究对象为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观察系统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教师行为的观察,对学生学习行为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是基于研究需要才这样做的,并不表明对课堂中学生行为不重视。

 

      3.考虑到实际记录的情况,将行为记录时间增加到每1 5秒记录一次,这样做一是使记录大为简化,使得记录更加准确;二是同时使用了实时录像,课后进行了观看和对比,这就弥补了在记录教学细节时的疏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4.弗兰德斯互动系统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的客观定量分析,但缺乏学科背景和学科内容的支撑,其实践意义并不大。本研究在其基础上做了较大改进:一是观察维度有了更多的视点,增加了教师行为观察维度;二是结合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改进功口人了地理演示和实验、地理板书板画、教学评价、及教师课堂组织活动等内容,这样使得观察得到的数据是在具体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下记录出来的,反映了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学科特点,对学科课堂教学互动的观察具有一定的启示。

 

  • 阅读次数